分享

陕西苹果走向世界——陕西省果业40年发展回望
陕西日报  2019-01-08 16:30:06

  2018年10月,正值苹果采摘季。

  走进延安,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一派丰收的景象。

  改革开放40年来,陕西果业快速发展、硕果累累,成绩可圈可点。通过发展现代果业,陕西创造出诸多世界第一:世界上每7个苹果就有1个产自陕西,陕西是全球集中连片种植苹果最大区域;每3杯苹果汁就有1杯出自陕西,果汁出口量世界第一;每3个猕猴桃就有1个来自陕西,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

  如今,果业已经成为我省农业领域覆盖面最广、从业人数最多、收入增长贡献最大的朝阳产业,成为富民强省的支柱产业。陕西矮化苹果种植面积120万亩,山地苹果超过200万亩,猕猴桃超过100万亩,均居全国首位;樱桃规模全国第二、葡萄全国第三,柑橘、梨、柿子、石榴种植快速发展。陕西果业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逐年提升,成为陕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亮点。

  结构调整,果业发展独领风骚

  2018年10月16日,在洛川县交口河镇安善村的一处苹果园里,看着苹果挂满枝头,洛川县建森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育宏不禁回想起40年前的生活:“那时候种粮食,努力一年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哪能想到过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啊!”

  如今,李育宏带领社员们发展苹果订单种植,把苹果卖到北京,2017年合作社社员人均年收入达到1.8万元。安善村的变化,正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果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让以苹果为龙头的陕西果业有了发展壮大的土壤。

  陕西苹果产业的第一次大飞跃,要归功于省果树研究所的专家。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省苹果专家成功培育出全省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果树品种——秦冠,使苹果产量大幅提高。秦冠在全省乃至全国被大面积种植,成为全国的主栽品种。

  随着红富士品种的大面积栽植,我省苹果产业迎来了第二次大飞跃。黄土高原是苹果的最佳优生区,该区域的温度、光照、降水等7项农业气象指标均能满足苹果生长所需。2000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这成为陕西果业发展史上的关键举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使得以红富士为主的陕西苹果快速扩张,种植面积由解放初期的几十万亩发展到栽植面积最大时的400多万亩。陕西苹果迅速闯出名气,走向世界。

  “十五”期间,陕西苹果首次实现对欧出口。

  “十一五”期间,陕西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工程规划,苹果浓缩汁出口额实现翻番。

  “十二五”期间,全国首例果业地方性法规《陕西省果业条例》颁布实施。

  从2001年到2018年,陕西苹果种植面积发展到1100万亩左右,产量达1000万吨左右,苹果种植面积、产量、品质均实现了全国第一。陕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苹果第一大省。在种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我省实现了从以粮食种植为主到稳粮、优果、特色现代农业大发展的转变,陕西果业迅速崛起,独领风骚。

  提升品质,加速转型升级

  在苹果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时,陕西果业经历了一个痛苦的变革过程,客观现实要求果品生产必须由规模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在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省总结出以“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为内容的苹果“四项关键技术”,大力示范、推广,从此在渭北掀起了一场“园艺革命”。易记易操作的“四项关键技术”,是增强果品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技术创新,使密不透风的果园,变成了通风透光、机械可以进去作业的高效果园,彻底改变了陕西苹果园艺落后的局面。陕西苹果自此开始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标准化生产快速推进,产业化配套不断完善。

  在千阳县海升矮砧苹果示范园,矮化砧木、宽行密植、篱架栽培、纺锤树型的一列列苹果树,像一道风景线,蔚为壮观。推土机、旋耕机、割草机等一应俱全,全程机械化现代集成技术得到充分运用。

  改变苹果种植方式,采取省力化栽培,是适应新时期,我省果业做出的重大调整。矮化苹果园具有“省地、省水、省肥、省力”的特点,单产可提高1至5倍,目前已在全省迅速推开。我省在渭北南部海拔800米以下区域建设矮化栽培示范区,目前全省矮化栽培面积已经发展到120万亩;渭北塬区海拔在800米至1300米区域,打造渭北北部老园改造示范区,积极开展矮砧苹果示范;在延安北部、榆林南部海拔在1300米以上的丘陵山区,建设黄土高原山地苹果产区,目前山地苹果面积已达到260万亩,覆盖15个县(区)。苹果“北扩西进”、猕猴桃“东扩南移”战略顺利实施,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新增苹果种植面积22.7万亩,其中,矮化栽培新增面积11.6万亩,发展山地苹果8万亩,新增猕猴桃面积4.2万亩,全省完成老果园改造16万亩。

  小苹果在陕西形成了大产业,实现了“一亩园胜过十亩田”“一个产业链脱贫一千万”的格局。陕西果业真正成为既能带动脱贫户致富奔小康,又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扶贫果”“致富果”“幸福果”。

  “一带一路”,助力陕西果业创造未来

  洛川育兴有机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育珍是老果农,他种的苹果曾经在2011年卖出单个25元的惊人价格,由他首创的“一果一码”溯源销售体系和“育兴管理模式”,更是远近闻名。张育珍笑着说:“过去主要是增加产量,苹果种出来就能卖掉。现在只有苹果品质好、品牌响才能卖出去。”

  放眼全国苹果市场,各地苹果产业发展迅猛,竞争日益激烈。除了传统产区山东烟台外,近年来甘肃省的苹果产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区域竞争开始从大众转向高端,从国内转向国外,陕西果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已刻不容缓。

  陕西以品牌宣传推介提高产业影响力,以信息化建设助推现代果业强省步伐,以国际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我省各地开始着手进行品牌整合,如延安市主打“洛川苹果”品牌,渭南市主打“白水苹果”“蒲城酥梨”“大荔冬枣”“临渭葡萄”“合阳红提”5个品牌。省果业管理局与浙江大学品牌研究中心签订了《十三五陕西省果业品牌建设与价值提升研究》战略合作协议,制定了陕西果品品牌店建设指导意见。以“陕果”为背书,陕西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形成了陕西品牌体系基本构架。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主销区城市建设品牌店近400家,陕西果业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逐年提升。

  2008年,陕西苹果首次进驻墨西哥市场,打破了墨西哥果蔬市场中国苹果难以进入的状况。2013年4月,蒲城酥梨代表陕西省首次出口到美国。同年12月16日,白水苹果代表陕西省首次出口到智利,为陕西苹果拓展南美市场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我省与美国康奈尔大学、新西兰佳沛公司、哈萨克斯坦一体化基金会、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分别就矮化苹果技术培训、猕猴桃基地建设、中哈元首苹果友谊园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省果品加工业趋稳回暖,果品销售呈多元化趋势,电子商务成为其中重要方式,苹果实现期货交易,果业大数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陕西果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一条从陕西到中亚乃至欧洲的“苹果之路”从此开启,陕西果业“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

  回望历史,从创举到产生奇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陕西苹果产业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展望未来,站在新起点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陕西果业定将续写新的传奇。(记者 吴莎莎)

编辑: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