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雁塔周边美景如画 (资料图片) 记者 窦翊明 摄
家庭医生上门为患者诊疗 (资料图片) 记者 侯智 摄
2月11日,拆除围墙后的莲湖公园。 (资料图片) 记者 窦翊明 摄
1月25日,正在施工的新兴南路。 (资料图片) 记者 谢伟 摄
让患者就医更加便捷,让群众办事更加轻松,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教育,让老人享受更贴心的服务……民生问题事无巨细,近两年来西安市从解决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全力推进就医、就业、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民生改革,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一个个民生指标的变化令人备感温暖,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最多跑一次”让市民幸福安居
“像我这种从单位离职转移了户籍,要提取公积金,在以前各类手续办起来特别麻烦。”因为工作原因,今年30岁的张文在几年前举家迁往北京生活。然而离开西安以后,她一直想要尝试提取公积金,终因手续过于繁琐复杂而放弃,此事一拖再拖。
不久前听闻西安公积金提取实施细则出台,手续极大简化,再无须由原单位公积金负责人员一同前往办理。2018年初,张文带上原单位的离职证明、户籍关系证明,回到西安,向位于振兴路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提交了相应材料。
“当时坐在窗口等待工作人员办理时,心里很忐忑,因为之前空跑了好几次。然而不到10分钟,整个手续都办完了,不等我收拾好东西离开,公积金就已经打到了关联卡上。如果不是这次亲身体验,我怎么也想不到,西安变化如此之大。数据的‘多跑路’切实实现了政府向社会承诺的‘最多跑一次’”。
张文说,出了管理中心大厅,在振兴路往南门的斑马线上,一辆公交车见她要过马路远远停了下来,接连几辆私家车也相继刹车礼让。“这一刻,作为曾经的西安人,我骄傲于这座城市所取得的进步、市民的幸福安居”。
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近年来,随着行政效能革命的不断推进,我市充分运用“政务服务+”“互联网+”,真正做到了“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普通市民享受一流办事环境和办事效率,“最多跑一次”让群众满意、受益。
推进“名校+” 惠及32.5万学生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一所好学校就读。就职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的张先生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工程师的他更加能体会到优质教育资源对孩子的重要性。
然而在新学区划分调整的过程中,原来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的学区从大学南路小学本部,调整到了分校。大学南路小学分校是以前的太白路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这让张先生心里非常忐忑和担忧。分校的老师怎么样?教得好不好?那一年,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和张先生有相同顾虑的家长有很多。
大学南路小学分校副校长张云云表示,在得知家长们的顾虑后,学校决定主动将分校大门敞开,邀请家长到学校里参观体验,用眼前的事实打消家长们的顾虑。张先生说,进校园这一趟算是眼见为实,校园里仿佛是一座文化气息浓郁的小花园,绿植郁郁葱葱,草木错落有致,与之前冷清的校园形成了鲜明对比。学校的环境和教学设施让他们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在经过更详细的了解后,得知分校和本部的老师是交叉教学,张先生和他的同事们终于打消了各种顾虑。
全市“名校+”工程推进以来,大学南路小学和大学南路小学分校,在深度融合中形成了“一个校长,两个校区,两套班子,统一领导,交叉管理”的新格局。在这种创新思路的引领下,如今的大学南路小学分校,逐渐成为家长们心目中的另一所好学校。
大学南路小学“名校+”更是碑林区教育局以及全市“名校+”工程的缩影。记者获悉,截至目前我市已组建66个市级、193个区级“名校+”教育联合体,惠及学生32.5万人,全市普通高中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化。
加快实施“健康西安”战略
这些年,胡家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基本医疗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生命线和支柱,为居民提供高效、低价的诊疗服务,使居民看病花费大幅减少,同时也让辖区17515名重点人群有了维护自己健康的家庭医生。
家住在万东社区的叶秀琴老人,2016年被确诊为乳腺癌,这对于失去独子的老人来说,几乎是再次承受了生活的打击。医院要求她每周必须做一次血常规检查,但她躺在床上无法进食更不要说外出了,老伴王世英找到了胡家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家庭医生协议。
几年来,中心的家庭医生经常带着检验人员到家中,为叶秀琴老人进行一系列医疗服务,并宽慰两位老人,让两位老人不再为繁琐的检查而苦恼,在精神上得到慰藉。每次临走的时候,王世英老人都会颤颤巍巍从口袋里摸出一把水果糖塞进医生的随诊包中,“谢谢医生,有了你们这些贴心的孩子,我们现在很满足很幸福”。
陕西省机械化公司周师傅,患糖尿病10年,2018年5月并发糖尿病足。在胡家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了不到大医院三分之一的费用,经过持续分级管理,随访诊疗后伤足得到了明显控制,特别是实施“三统一”政策,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后,周师傅常服用的降糖药物盐酸二甲双胍片,中心取消加成后,现价每盒24.4元,加上购买其他药品每次光药费就比在外面药店买药节省20多元。他激动地称赞中心是“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了病的医院”。
据悉,为方便市民就医,西安市以深化医改为主线,加快实施“健康西安”战略。新建紧密型医联体13个,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154万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新农合按病种定额付费全面推行。市人民医院、国际医学中心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打通“断头路” 市民出行更便捷
“你看自从路打通后,我们出门就方便很多了,现在买菜也不用绕路了,美得很……”今年68岁的李喜梅家住响塘村规划南路附近的枫韵蓝湾小区。她告诉记者,附近小区较多,住户密集,以前路不通时大家只能在超市买菜,“想去丈八北路的大菜市场就要绕好大一圈,现在好了,路通了,下楼过个马路就到菜市场,方便得很”。
市民李喜梅口中的路,是一条“断头路”。以前,给大家的日常生活带来种种不便,让百姓觉得堵得慌。如今路通了,百姓的心也敞亮了,现在的道路宽敞整洁,总宽度约为20米。
打通“断头路”是城市发展所需,更是民心所向。2019年我市计划打通经九路、丹尼尔规划路等50条“断头路”,2020年计划打通“断头路”41条。一条条“断头路”的打通,架起了市委市政府与市民群众的一座座“连心桥”。
近年来,我市出台实施《加快补齐缓堵保畅短板实施方案》,全力推动断头路打通、公交场站建设、交通秩序整治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加快创建公交都市,不断推进路网建设。2018年,全市完成城市建设投资773.6亿元,地铁四号线开通运营,打通“断头路”30条,新建公交线路20条,增加新能源汽车1700辆。
关于出行,不少市民近来的感受是,“断头路”减少了,公共交通路网密了,出行方式选择多了。随着332路、333路、334路、335路4条通往长安区大学城公交线路的开通,大学生们高兴地说:“太方便了,既省钱又节约时间,今后再也不用坐黑车了。”
2018年西安市民生支出921.5亿元
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在环境治理方面,2018年西安优良天数188天,同比增加8天,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2.2%,环境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平均浓度均下降,其中PM2.5同比下降16.4%,“气质”改善幅度位于全国前20名。
增加百姓福祉,就要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政府的保障作用对困难群众显得更为重要。住房问题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2018年,我市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50045套,近60万职工利用公积金改善了住房条件;为破解“就业难”,我市新增城镇就业14.3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6%。
西安现有60岁以上老人152.7万人,老龄化率16.35%。我市努力让西安成为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城市,出台多项举措,解决养老问题。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设施1980个,其中养老机构149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795个,农村幸福院962个,日间照料中心74家。
停车位是否充足,停车场怎么规划?这些都是城市发展必须给出确切答案的问题。为方便市民出行停车,西安采取多项措施解决停车难问题,除投运的大车家巷、西安高级中学等7座停车场外(近3000个泊车位),将继续加大停车场建设步伐。
城市公园宛如一座城市的“绿肺”,给居住在城市的人们带来绿色的气息,2018年西安完成包括莲湖公园、革命公园等12个公园的围墙拆除工作,并同步落实免费开放政策,真正做到还园于民。西安还将对其他一些公园因“园”制宜,采取相关透绿或免费开放措施,尽可能让市民和游客更多地享受公园美景和绿色。
西安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2018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921.5亿元,增长9.7%。西安连续7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古城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记者 张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