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欢 敢闯敢干的新农人
陕西日报  2019-04-11 14:47:50

  3月22日,春分刚过,西安市高陵区信邦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内,一株株冬枣树赶着趟儿地开花。到了初夏,这批冬枣就能上市了。那时候,不仅市民餐桌上多出一样美味,高陵区何村85后小伙儿信欢的创业梦想也将实现。

  用信欢自己的话说,他是标准的“棚二代”。

  信欢的父亲是高陵区最早发展大棚蔬菜的农户之一。2012年,依托县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好政策,他家成立了信邦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大棚种植的这20多年间,蔬菜品类也从单一的芹菜发展为西红柿、黄瓜等多个品种。随着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种植户不断调整产品方向,信欢家也不例外。这次,信欢瞅准了大棚冬枣。

  “冬枣变夏果,价格翻筋斗”。信欢告诉记者,自己一门心思扑在“大棚冬枣”上,看中的正是打时间差、抢鲜上市的好商机。

  2013年6月,信欢在大荔县发现,本应10月上市的冬枣,出现在夏季的果市,价格涨到了40多元1公斤——这让他既惊讶又兴奋。“何村是全国有名的大棚村,基础条件好,何不把大棚冬枣带回家乡!”考虑过后,信欢决定大干一场。  回到村里,信欢积极向合作社成员推介大棚冬枣,组织社员到大荔参观学习,还邀请专家来村里授课。随后,他投资20多万元引进了3万株冬枣苗,免费发给30多户社员。可是,由于技术不到位,移栽的枣树苗“阵亡”了大半。不少社员萌生退意,拔掉枣树苗,重新种上了蔬菜。

  “要让村民信服,得先让大家看到成效。”信欢说。看着100多亩冬枣苗转眼被拔得只剩下20亩,信欢来不及心疼,转身便在灰堆村流转了164亩土地,自己做起示范园。在高陵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的支持下,28栋长15米、高7米的纯钢架结构日光温室大棚很快建了起来,这些大棚升温快,保温性能好,温度比普通大棚高2—3摄氏度。2016年春天,2万株枣树苗连同信欢的希望被一起栽进了大棚。但现实又给信欢当头浇下一盆冷水——2万株枣树苗成活率不足40%。“那次是集中移栽,苗木量过大,移栽不及时,导致树苗根部水分流失,没能扎下根。”现在回忆起来,信欢惋惜不已。

  经历了两次挫折,信欢按下了暂停键,沉下心反思起来:“一次性移栽难以实现,那就少量多次移栽”。2016年8月,信欢再次购进2.6万株枣树苗。这一次,信欢将树苗分批移栽进棚,保证每株枣树苗移栽时都有顽强的生命力。终于,这批枣树苗全部成活。

  从摘芯、打尖、拉枝、追肥,到采光、通风、温湿度控制等各个环节,信欢亲力亲为——枣树光照时间不够,他就为每个大棚配了两个补光灯,用于夜晚和阴天增加光照时间;极寒天气来临,棚内温度不达标,他配备柴油加热器,给棚内升温除湿;每天早晚,他都会准时将每个大棚的卷帘逐个收起或覆盖……在信欢的精心护理下,这28棚冬枣树日渐茁壮。

  2017年2月,信欢又流转了44亩地,建了16栋仿温室拱棚。说起这仿温室拱棚,其中还藏着信欢的“小心思”:一般冬枣上市期约一个月,而仿温室拱棚内的冬枣比日光温室大棚的成熟期晚一个月。6月初日光温室大棚冬枣上市,一个月后仿温室拱棚冬枣正好“接棒”,不仅延长了市场供应周期,分批上市也让信欢的园子可以更加从容地应对市场需求。

  现在,每天有30多名周边村民在大棚里劳作,信欢更是每天都要逐栋查看棚内的温湿度、光照度,枣树的生长状况等,看着眼前这一株株即将挂果的枣树,信欢已经开始谋划下一个阶段的目标——通过合作社搭建电商平台,搭乘互联网快车,让大棚冬枣连同自己的创业梦想驶得更快更远。(通讯员 韩乐 王怡萱 记者 刘印)

编辑: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