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报道(柳洪华):4月29日,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与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陕西脱贫攻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发布会。陕西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戈养年,陕西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冯雨,陕西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曹天刚,陕西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彭立出席发布会,戈养年介绍《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有关情况。
戈养年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政事业保基本、兜底线制度不断健全完善,为保障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等一系列政策,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兜底保障作用。截至2019年3月底,陕西省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34.13万户、84.48万人。
据悉,陕西省农村低保最低限定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990元;共保障农村特困人员12.23万人,基本生活标准每人每年5500元至6000元,均稳定地高于扶贫标准。同时,陕西省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每年惠及生活困难残疾人77.28万人、重度残疾人36.77万人,年均发放补贴资金10亿元;为29750名农村留守儿童落实了监护责任人,10235名孤儿和1013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实施分类保障,实现乡镇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全覆盖,目前陕西省共有乡镇儿童督导员1443名,村(居)儿童主任19846名。
戈养年表示,2019年以来,陕西省民政厅制定印发《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兜底保障行动方案》,为贫困群众构建“六张保障网”;同时大力开展“四个专项行动”,在加强贫困地区农村自治组织建设、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汇聚公益慈善和社工人才力量以及强化民政公共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方面助推脱贫攻坚。
陕西省民政厅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切实兜住兜牢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有效解决农村困难群众“急难”问题;全面落实政策,特殊群体得到有效救助和关爱保护;围绕脱贫攻坚,全面加强贫困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强化苏陕扶贫协作,积极组织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据了解,截至4月中旬,陕西省民政厅已下拨中省农村低保补助资金24.8亿元,共保障未脱贫建档立卡低保对象约132155户、322533人,保障未脱贫建档立卡特困人员95867户、102685人,占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总人数的54.8%。2019年一季度,陕西省民政厅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残重病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共8863人;实施农村临时救助18.5万人次,支出资金1.7亿元;通过“救急难”基金募集社会资金13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04人,支出229.5万元。
此外,陕西省民政厅推进苏陕社会组织扶贫协作,陕西省参与脱贫攻坚的社会组织达到7983家,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志愿服务等领域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5亿元,帮扶贫困群众46万余户。
戈养年表示,下一步陕西省民政厅将从提高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水平、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四个专项行动”、支持贫困县脱贫摘帽、巩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五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针对2020年全面脱贫之后如何有效发挥民政兜底保障作用,陕西省民政厅还将深入开展工作调研,了解基层情况,强化系统研究,加强政策储备,确保兜住兜牢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