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报道(刘君慧 通讯员 白雪):6月28日,由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委外办主办,延安市委网信办、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承办的“壮丽70年·见证新陕西”——“一带一路”主流媒体聚焦延安大型采访活动走进延安市吴起县。外媒记者通过参访吴起县退耕还林展览馆,切身感受这里从昔日“风沙漫天”到如今“绿水青山”的完美嬗变。
吴起县位于延安市的西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属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地貌由“八川两涧两大山区”构成,总面积3791.5平方公里,人口近15万,其中农业人口10.5万。这里曾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
外媒记者走进延安市吴起县退耕还林展览馆 摄影 张红雨
坐落在群山之中的吴起县退耕还林展馆,是一个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为主题的展览馆,该馆于2009年9月8日建成开馆。展览馆内,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形象、具体、直观地展示了退耕还林的伟大历程和巨大成就,展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实施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的决心和信心,以及广大退耕还林者和务林人让荒原变绿洲的丰硕成果。
外媒记者参观吴起县退耕还林展馆 摄影 张红雨
展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原来的吴起县漫山放牧,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劣,群众广种薄收,是有名的贫困县。1999年,国家启动退耕还林政策,要求延安从‘兄妹开荒’变为‘兄妹造林’。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吴起实现了从‘半黄半绿’到‘一片碧绿’再到‘整片深绿’的转变。”在吴起县退耕还林展览馆中,外媒记者通过一系列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工作人员详尽的介绍回望了这里退耕还林的历史。
来自《阿富汗时报》的副主编赛迪奇· 胡赛尼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 摄影 冯妍
来自《阿富汗时报》的副主编赛迪奇· 胡赛尼说:“这次随采访团来到延安市吴起县,了解了这里的往昔与今日,听到了吴起治沙动人且传奇的故事,所到之处,都令我感到震撼。”他表示,通过参访退耕还林展览馆,看到了中国政府在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巴基斯坦黎明新闻电视台记者穆罕默德·伊姆兰在“朋友圈”分享所思所想
随后,外媒记者来到吴起县胜利山,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山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此深有感触的巴基斯坦黎明新闻电视台记者穆罕默德·伊姆兰,在他的“朋友圈”分享了九张照片,表达了自己对吴起县从“黄”到“绿”转变的深刻感受。他表示,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陕北人勤劳、智慧、团结的精神风貌非常可贵。
近年来,吴起县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坚持“封、改、退、还、建、调、转、促”等做法,达到了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的目的。全县林草覆盖率已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目前的72.9%。此外,吴起县先后被授予“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全国造林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全国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结合试点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延安市吴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冠军表示,吴起县从1998年全面实行退耕还林以来,将推动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实现了大地从“黄”变“绿”、人民由穷变富的转变,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