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消息:“今年先种上20亩葡萄,明年盈利后再扩大规模,让更多的贫困户从中受益……”近日,在渭南经开区信义街道苍渡村秀美田园葡萄产业园内,一垄垄葡萄树在农技员的照顾下,长势良好。趁着雨后天晴,请来的5名贫困户正忙着清除杂草,村支部书记乔进安从农技员那里得知明年就能挂果盈利的答复后,他开始盘算着扩大种植规模的事。
渭南经开区信义街道办事处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11户2069人,目前有129户271人未脱贫,如何让这部分人脱贫,是摆在信义加快发展面前的一道严峻考题。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对于扶贫而言,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实现从传统的‘输血’式扶贫跨越到‘造血’式扶贫,让贫困群众捧牢‘饭碗’。”信义街道办事处主任肖跃说道。
然而,从零开始发展一个产业谈何容易?信义街道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片区,全辖区经济基础差,产业底子薄,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弱,如何通过发展产业打赢脱贫攻坚战?
信义街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拿出来一套产业发展方案:依靠社会组织力量,利用上级扶贫资金入股辖区发展前景好的涉农企业,以企业托管的方式发展扶贫产业;同时,采取上级扶贫资金补一点,村集体拿一点的方式,结合各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立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
这两种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可以通过务工和分红的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兼顾有劳动力和无劳动力贫困户收益。
每天一大早,家住信义街道星火村的贫困户张成海都格外忙碌,今年62岁的他在年初被村里安排到博华秦川牛养殖基地上班后,每天清早他都要忙着给牛添水、加料、清理牛舍。“活儿不累,每月1500元工资。”张成海说,他自己年龄大了,妻子腿脚不便,这份收入够他一家人的开销,自己很满足。
今年初,博华秦川牛养殖基地被信义街道列为养殖扶贫基地,养殖肉牛170头,其中利用上级拨付的产业扶贫资金为贫困户托管的肉牛有10头。“一头牛犊一年可以出栏,刨去养殖成本每年净收入5000元左右。”星火村党支部书记刘永坤介绍,通过这种产业模式,既省去了养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又能利用企业成熟的养殖技术和销售渠道优势,降低养殖风险,能够有效保障贫困户的收益。
把有限的扶贫资金使用出最大的效果,并发挥资金孵化作用,这是信义街道在产业扶贫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
乔进安算了一笔账,苍渡村投入10万元建起葡萄产业园,挂果后每亩收入在1.5万元左右,除去人工和生产成本和市场波动等损耗,一年纯利润在8万元左右。“利润怎么分配?一半给贫困户分红,一半用来扩大规模。”乔进安说,村里目前有为未脱贫贫困户10户24人,预计人年均可分红近2000元,在扩大种植规模上,三年后可形成50亩种植规模,扶贫产业将进一步做大。
“鸡生蛋,蛋生鸡。”这样的扶贫产业发展模式也同样体现在星火村博华秦川牛养殖产业中,到2020年,该基地存栏肉牛将达到500头。
到目前,渭南经开区信义街道投入资金60万元,分别在星火、南焦、郝家、陈南、苍渡、信义等6个村建立产业发展基地,贫困户以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分红和务工的形式参与其中,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贫困户人均预计收益在2000元左右,且收益还会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而增加。
“一张蓝图画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肖跃表示,下一步,信义街道将继续支持和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争取打造1至2个全市特色亮点产业基地,坚持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统筹结合,将脱贫攻坚需提档升级的产业发展项目与电力、水利、交通、高标准农田等基础建设项目打捆编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本规划、一体建设,激发内生动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供稿 渭南经开区管委会 编辑 吴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