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消息:2019年以来,陕西省渭南经开区充分发挥“三园一城”发展成果,鼓励支持园区企业及各类社会组织等力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界资源参与精准扶贫,帮助贫困户理思路、找出路,摘“穷帽”,拔“穷根”,形成了村有扶贫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人有致富门路。在全区构建起了“党政主导、企业参与、群众主力、社会协同”的企业助推精准扶贫大格局。
“作为一家有资源、有能力、有经验的企业,如何发挥优势、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助力经开区脱贫攻坚?我们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方法。”近日,在大东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建东道出了曾经的困惑,企业有意愿,贫困户有需求,但苦于没有连接二者的桥梁,只能空有想法而不能施展。
今年3月,渭南经开区立足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专业专长,充分发挥园区企业密集的优势,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参与精准扶贫,创新帮扶方式,启动实施企业扶贫帮困工作。包联单位主动邀请大东公司参与脱贫工作,大东公司也积极应邀,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
“打赢脱贫攻坚战,企业扶贫作用和潜力巨大。”渭南经开区工商分局局长徐关民说,为最大限度搭建企业与贫困户结对的“桥梁”,渭南经开区成立企业帮扶办,将全区4个街道办以及工商、国土、税务等8个部门列为成员单位。“4个街道办能掌握辖区贫困群众的情况,8个部门直接面对企业服务,了解企业情况,这样就畅通了企业与贫困户之间的渠道。”徐关民介绍。
今年41岁的张涛是渭南经开区龙背街道龙背村后张组贫困户,患有轻微精神疾病,与妻子离异后,他独自带着孩子和70岁的母亲生活,每年仅靠着种地和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像我这种情况,外出务工顾不了家里,顾了家就挣不来钱,日子越过越难。”张涛说,自己着急,帮扶干部着急,包联单位也着急。在家门口为张涛找一份合适的工作牵动着大家的心。渭南经开区开展企业扶贫帮困工作后,事情出现了转机。在辖区企业帮扶办的协调下,结合张涛家里实际情况和本人电焊技能的专长,他与陕西正鑫工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结成帮扶对子,公司为他安排了焊工岗位,每月能挣4000元。
不久前,在渭南经开区龙背街道龙背村,由陕西协力动力辅机设备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出资设立的扶贫帮困基金成立,该基金每次注入资金5000元,贫困户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通过该基金申请到临时援助,解决燃眉之急。针对一些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渭南经开区还鼓励支持企业根据贫困群众实际情况和需求,以捐资助学、扶智扶志、商贸流通等灵活多样的帮扶方式,力求企业帮扶见实效。
“我们开展企业帮扶,注重在‘实’和‘新’上下功夫。”渭南经开区农综局副局长韩金龙说。渭南经开区在开展企业扶贫帮困工作中注重一个“实”字——不搞形式主义,项目接地气,对症下药,帮扶实实在在;突出一个“新”字———“造血式”扶贫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发展一批产业,带活一片市场,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谋定而动激活脱贫造血功能。
到目前,渭南经开区4个街道办、8个包联部门、54家企业对接贫困户85户,为贫困群众就业“谋饭碗”、为农产品销售“找路子”、为兴产业解困难“想办法”,累计提供岗位366个,110余名贫困劳动力和企业达成用工协议,31人目前已经进入企业务工。同时,辖区企业还与贫困户签订农产品销售合同30余份,发展产业类项目10余个,提供各类资金物品近80万元,形成了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自愿参与、贫困户满意、脱贫效果良好的“大扶贫”格局。(供稿 渭南经开区管委会 编辑 吴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