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临潼区小金街办驻地以东有个毛湾村,因发展油用牡丹产业而声名大噪,顺道带火了当地乡村旅游。6月25日,我们特地慕名上山,前去拜会村里的“牡丹仙子”。
沿着蛇形的山路,我们来到村坳里的油用牡丹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大片结满果荚的牡丹在微风的吹拂下,生机盎然,长势喜人。
“我一四年种的这个牡丹,前后一共种了8亩。牡丹产籽后,一亩地净收入五六百元,年收入下来有4000多元,比以前种麦翻了一番。”正在地里薅草的脱贫户韩别告诉我们。靠种植油用牡丹,加上政策帮扶,他2016年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据毛湾村村支部书记刘小利介绍,以前村民们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靠天吃饭,收入微薄。驻村工作队到来后,通过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引导他们逐步转变思想观念,引进种植油用牡丹,收入一下子提高了,村民们也由此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你们来得有点晚了。要是早一个多月来,这儿到处都是牡丹花儿,好看得很!”村委会主任王兰州说,这两年,通过发挥油用牡丹自身经济效益让群众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在小金街道“春美临潼·花香小金”主题系列活动中,毛湾村竞相绽放的千亩牡丹,随风摇曳,芳香沁脾,惹人欢喜。纷至沓来的赏花客,热闹了小山村,也使得这儿的名气越来越大。
这大起来的名气,便是商机。“下一步,我们计划在这里打造一条牡丹沟,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让更多的村民从中受益。”市商务局干部、毛湾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闫波说。
“单一种植油用牡丹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市场饱和了怎么办?”驻村一年多来,闫波思考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让村民们持续、稳定增收。在实地考察走访后,他和村干部商议,共同确定了中蜂养殖产业。去年,在市商务局的援助下,毛湾村中蜂养殖场终于建立起来。
“我们商务局援建的这个蜂场,从去年开始筹建到今年,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目前养中蜂大约200箱左右,今年的产量预计在4000斤,今年的销售额在20万左右,给咱们毛湾村的村民带来不错的收益,明年计划增加到400箱,产量会翻番甚至更多,起到了引领的示范作用,带动咱们村的村民加入到养蜂的行列中来,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闫波说。
“这儿的环境好,蜂蜜质量高,只要打通市场,销路不存在问题。”闫波介绍说,未来他们将注册商标,利用电商平台进行推广销售。
2018年,毛湾村还通过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从群众手中流转土地70余亩,因地制宜,种植了花椒、丹参、核桃等经济作物,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路径。
“目前我们油牡丹种植已经达到800到1000亩了,我们村自合并后还流转土地70亩,种植花椒跟丹参。后来又建了养蜂场,经济效益都是比较好的,群众的收益越来越高了,脱贫也越来越有信心了。”村支部书记刘小利说。
对于毛湾村的未来,村支部书记刘小利信心满满。油用牡丹、中蜂、花椒、丹参……一个个致富产业,在改变着古老山村面貌的同时,也为越来越多的乡亲开启了逐梦圆梦的幸福之门。
记者手记:
到毛湾村采访时,前两天刚下过一场雨,云销雨霁,所行之处,牡丹园、花椒林、核桃苗圃、丹参基地,一派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和村民们攀谈,向村干部们了解情况,听驻村工作队员谈产业规划,我们感受到的都是信心满满。有生机、有信心,便有梦想、光芒和力量。相信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们,以梦为马,逐梦前行,未来可期。 (柯于意 刘吉路 记者 张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