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消息:近年来,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榆林神木市栏杆堡镇张家坬村因地制宜找产业,合理规划谋发展,通过扶贫扶智扶志、发展村集体产业等多项举措,实现整村高质量脱贫。
在陕西榆林市神木市栏杆堡镇张家坬村,村民白兰田一家人的经济收入全靠种地来维持,且家中缺乏劳力,农产品滞销,收入微薄。如何翻过“贫困坎”,找准“致富路”,不仅是白兰田一家人的烦恼事,也是驻村工作队的揪心事。2017年9月,经过外出调研,试验先行,张家坬村在24个贫困村队列中率先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载体,实现农副产品统一收、统一销,一段时间的试水,农产品滞销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如今,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白兰田和村民们的致富观念发生了大转变,今年,他又甩开膀子主动承包了村里的100亩地,种植山地西瓜。白兰田说:“经过去年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鼓动,我在村里头承包了100亩地种植西瓜,大家能挣钱,我也不能落后。”
张家坬村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主动为村民挑重担,解难题,驻村工作队积极对接帮扶企业,继续在解决困难群众农副产品销售难题上下功夫,先后为张家坬村50余万斤农副产品找到了“婆家”。与此同时,当地镇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新发展思路,将村集体土地分散承包,并通过集中管理、集中收购、集中销售的模式,实现扶贫方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全力让贫困户数量“缩水”。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叶胜军说:“今年我们主要采取分散承包,集中管理的种植方法,就是把部分的土地给贫困户,乃至一些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承包出去,然后我们合作社集中管理,由他们去种植,然后由我们管理和销售,采用这个模式,一方面就是把成本降低了,收入增高了,激发起了贫困户和剩余劳动力的工作的积极性,劳动的积极性。”
从2017年9月成立至今,张家坬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较好成果,2018年营业收入达到212万多元。为持续发挥村集体经济的“领头羊”作用,提高贫困群众经济收入,探索发展符合张家坬村实际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2017年以来,合作社种植山地苹果570亩,并对原有280亩杂果园升级改造。目前,两个果园的种植工作已经完成。除此之外,合作社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果园内套种了西瓜、花生等低杆农作物。2018年,合作社为全体村民分红70余万元。“通过这种产业不断升级转型,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壮大,总之通过这种三变改革,农业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使张家坬村的老百姓达到共同富裕。”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叶胜军高兴地说道。
截至目前,神木市2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均已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合作组织牵头,扶贫干部出招、镇村两级合力,一批批贫困户高质量脱贫,一个个致富带头人脱颖而出。有政策指导,有资金保障,多措并举的扶贫方式不仅在张家坬村体现,也在神木市上下遍地开花。(文 任鑫 编辑 郭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