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报道(王娜 通讯员 胡潇):7月15日,由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主办,西安民间金融协会和西安仲裁委员会金融仲裁院承办的普惠金融与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陕西站)会议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的金融专家学者齐聚古城西安,共商普惠金融与城乡融合一体化的发展大计。
会上由格莱珉中国CEO高战做《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的国际经验:格莱珉模式》报告,鄞州银行基金会理事长陈耀芳做《地方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善园”实践》报告,白河农商银行副行长袁焱做《构建普惠金融体系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报告,陕西洛南阳光村镇银行行长杨军宏做《以普惠金融为导向 用系统思维谋发展》报告。
签约仪式现场 摄影 胡潇
随后举行的普惠金融城乡融合一体化实践讨论的圆桌会议,专家们从政策法规、实务操作及实施方案等内容探讨了其发展的前景及未来。最后尤努斯基金会、西安民间金融协会和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三方为成立尤奴斯社会企业与普惠金融中心框架签约。
会后,针对陕西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及特点,西安民间金融协会会长王西省接受了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他谈到,陕西普惠金融发展的特点之一是村镇金融机构多。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村镇网点分布众多,村镇银行数量多达30余家,城郊结合地区的小额贷款、担保、地方金融“7+4”持牌机构的分布,为普惠金融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二普惠金融概念已逐步深入人心。普惠金融机构及服务已渗透至陕西最边缘最贫穷的地区,例如曾经的贫困村洛南县,当地阳光村镇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解决了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难题,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本地化、特色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实现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目标。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本地普惠金融与全国先进地区还有差距,所以本次活动邀请尤努斯、格莱珉、宁波鄞州银行等国际及国内优秀的普惠金融机构和单位进行主题交流,希望能够结合陕西本土情况,进行本地化普惠金融优化。
西安民间金融协会会长王西省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 摄影 胡潇
在城乡融合一体化进程中,如何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王西省说:“在国家统一布局下,政府、金融国有大行、12家股份制银行,地方金融(银行,保险)齐抓共上,能够弥补陕西金融上的差距;但陕西缺少市场化和商业化基层模式培养和建立,运用市场化及商业化模式把普惠金融和经济发展镶嵌到精准扶贫中来,使得市场微观主体和全社会各个层次参与进来。我们将国内外先进的惠普金融,精准扶贫的理念和模式引到陕西来,同时依靠陕西丰富的高校资源和中国地方金融院国家权威专家资源,多方合作,扎实推进‘最后一公里’的金融服务和精准扶贫。”
西安民间金融协会在普惠金融及城乡融合一体化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王西省表示,协会具有平台、沟通,资源链接等优势,能够将各方面资源对接、整合。协会用社会第三方独立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对接政府和主流机构平台,连接中央和全国高端的专家资源乃至国际高端资源。同时,西安民间金融协会及西安仲裁委员会金融仲裁院的结合使得“一会一院一中心”无缝对接,将以行业专家优势和法律专家双向参与将发挥仲裁前置全链条服务金融机制的创新及风险控制,对诉讼的仲裁案件尽可能做到和谐仲裁,达到案结、事了、人和。协会将以更加包容开放、主动作为的态度,发挥服务协调沟通的作用,推动普惠金融与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助力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