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消息:近日,在延安市富县,汩汩溪水延绵村里,乡间小路、庭前屋后干净整洁,漫山遍野的林果孕育希望,宽敞明亮的农家院欢声笑语。
田畴织锦绣,沃野好风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发展迎来新机遇。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市富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富县篇章。
青山绿水包围的富县城区 供图 吴龙迪
和着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循着砥砺奋进的坚实足迹,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新图景,正在富县大地徐徐铺展。
兴产业 强支撑 “新型主体”串起千家万户
“刚来川庄的时候,这里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野草丛生,村子没有主导产业,零星几块地里种着些玉米,村里人很少,甚至有些家户都是空宅,门上挂的锁已经生了锈,到处都弥漫着破败的气息。”富县张家湾镇川庄村第一书记乔建国说。
2016年4月20日,伴随着轰隆的机器声音,320亩的稻田恢复项目正式开始实施。短短1个月,川庄便出现了连片稻田。为了让村民种的水稻不愁销路,由村“两委”牵头成立了富县川庄水稻专业合作社,并且实现贫困户全覆盖,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有工可打。
现在的川庄每亩水稻抛壳后能打700余斤,每斤均价在3.5元左右,经过加工和包装后每斤能卖到6元到8元不等,富硒水稻的价格则更高。
村民的钱袋子鼓了,接下来就该提升生活品质了。2016年,川庄村文化广场被整体硬化,村卫生室也拔地而起。2017年,村里多了6个垃圾桶、1辆垃圾车,卫生变得更加干净整洁。再往后更是出现了党员水稻志愿服务队、“爱心超市”,太阳能路灯的安装也被提上了日程。
如今在川庄村,葫芦河潺潺流过,连亩稻田泛着粼粼波光,山风和着泥土的清香拂过,远处的稻田里依稀可见白鹤、鹭、鹮等珍禽悠闲掠过,宛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田园画。
富县川庄村水稻 供图 吴龙迪
川庄村的巨大改变,只是富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个小小缩影。
自2008年以来,富县共计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5万户,公厕13所。2018年,富县对137个行政村中的30个村巷道进行了硬化。各行政村先后制定了村规民约并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以“四会一约”为准则处理民间事务,逐步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在遏制传统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富县正在通过修复自然生态、挖掘文化资源、发展农业产业、改善民居环境,鼓励群众自发众创、共建共享,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群众收入,从而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以此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最终达到振兴乡村的目的。”富县副县长许新选说。
美环境 种风景 唤回美丽田园诗情画意
2018年5月28日是富县牛武镇垃圾资源化处理站正式运行的日子,操作员张启军熟练地操作着3台轰鸣的设备,将可腐烂的瓜果、菜叶等变成有机肥,将可处理的塑料、纸张、玻璃等变成陶瓷灰。围观的村民全都惊呆了,垃圾还能变成宝? 可腐烂垃圾1吨能产出肥料150公斤—200公斤,不可腐烂垃圾1吨能产出陶瓷灰10公斤,但要想将这些垃圾合理利用起来,分类是个大问题。
在牛武镇领导干部的努力下,终于,牛武镇八条硷村垃圾分类被纳入村规民约,并且每月会对农户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评定。
每天清早,保洁员张玉梅垃圾车上悠扬的喇叭声就会传遍整个村庄。“村民把垃圾分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到我这儿二次分拣成有毒、餐厨、可回收和其他4种。”张玉梅介绍道。
牛武镇只是富县实行垃圾分类的一个试点,富县将按照“城乡一体、分类处置、全民参与、整县推进”的总要求,逐步建立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实现全县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如今的富县,已经建立了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并且建管并重,长数运行。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确定投融资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截至目前,富县已实施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工程、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程、村内道路硬化工程以混凝土路面为主体、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工程这四大类工程,共12个项目,总投资17711.32万元。
防污染 护蓝天 绿色生活助推绿色发展
“我这活又不累,还有工资拿,而且看着河水越来越清,人心情都变好了。”王怀娃是富县交道便民服务中心界子河村人,为探索“河长制+脱贫攻坚”模式,交道便民服务中心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了王怀娃等人从事河道巡护工作,并提供每季度800元的工资。
在富县的每个乡镇村落,都会有像王怀娃一样的巡河员定期对当地河道进行巡视,一旦发现河流异常,就会逐级上报,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
得益于退耕还林工程的改造及“河长制”工作的逐步推进,如今的富县县城已经被环绕在一片青山绿水间。
富县城区污水处理池 供图 吴龙迪
为了维护这来之不易的“青山绿水”,减轻污水处理压力,有效提高水环境质量,富县决定实施“雨污分流”工程。重新铺设污水专用管道,将雨水、污水分开,使污水进入处理厂,雨水等无害水则直接排入河道。
“第一阶段工程5月13日开工,首先对人口密集、水量集中的沙梁片区进行改造,预计到11月底投入使用。”富县城管局总工程师王孝生说,“为尽量不影响市民正常出行,我们在车流较大的路段采用顶管法施工,在不大面积破坏路面的情况下进行作业,以避免造成交通拥堵。”
据了解,沙梁片区“雨污分流”工程总投资2527万元,工程费用2180万元,此外还有北教场片区、茶坊片区、老城片区、南教场片区、监军台片区5个片区计划实施“雨污分流”工程,预计三年全部改造完成。
2019年5月,富县荣获“陕西省县城建设先进县”称号。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富县始终坚持“宜居宜业、具有唐韵特色”的理念。“城市建设不是简单的修桥、铺路、盖房子,而是推进富县建设的具体路径、落实转型升级‘组合拳’的具体招式、引领绿色生态发展的具体抓手,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建设、社会建设的龙头,是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桥梁。”富县县委书记李志锋说道。(文 吴龙迪 朱佳雨 编辑 张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