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似象鼻的山体 摄影 赵晨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张雅洁):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陕北高原,一道道沟壑、一排排窑洞、一首首民歌传遍四方。谁知,在陕北黄土地的层绿叠嶂间,九曲回转地,还矗立着、流淌着一座座形态各异,颜色赤紫的山体,岩石纹理如凝固的红色波浪,纵横在沟壑间,仿佛时光荏苒的痕迹。
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化子坪镇,一座由红色砂岩丹霞地貌构成的天然桥梁丝毫不减时光之虹,为剽悍的塞北山川赋予了别样壮美。当地村民讲:“一百年前,老人们说,‘窟窿沟’再有五年就要垮塌。可一百年过去了,它依然屹立不倒。”
延安市安塞区丹霞地貌 摄影 赵晨
村民口中的“窟窿沟”形如象鼻,拔地依天,十分独特罕见,因此又称“象牙山”。
据调查人员勘查,“窟窿沟”天生桥丹霞地貌是以陆相为主的红层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主要发育在9960万年前形成的下白垩统洛河组地层中,以谷系形式成群连片出现,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有别于南方丹霞的地貌景观。
王家湾石寨山大石柱丹霞地貌 摄影 赵晨
据了解,安塞境内沟壑纵横,川道狭长,峁梁遍布,流水下切侵蚀使红色砂岩出露,形成众多地缝式或巷道式丹霞地貌峡谷景观,面积约为48平方公里。
目之所及,婉转绵延,在安塞王家湾石寨山大石柱丹霞地貌,石柱呈层状红色砂岩,交错层理和垂直节理发育,山顶若神龟憩卧,山体周边形成回旋多变的崖壁。
游客在观赏丹霞地貌风光 摄影 赵晨
陕北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游牧文化、黄土文化、黄河文化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地质地貌与人文社会之间的纽带。丹霞地貌人文价值极高,是世界自然奇观之一,具有巨大的地学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将成为打造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