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报道(柳洪华):8月23日,西安市委网信办召开西安市亮点工作通气会。西安市城管局通报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
西安市作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先行试点城市之一,于2017年初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两年多来,西安市通过完善制度规范、营造分类氛围、开展示范创建、加快配套建设等措施,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得到大幅提高,垃圾分类覆盖范围逐步扩展,垃圾分类基础条件不断优化。特别是2019年5月31日,生活垃圾分类暨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动员部署会后,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分类宣传活动进一步丰富,达标示范创建不断拓展,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全市共有市级分类示范单位186个,区级达标单位282个。此外,西安市党政机关分类工作扎实推进,分类设施配备进一步完善。目前,西安市所有公共区域垃圾桶正在进行全面的归并,长安区率先改装配备了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专用运输车。
西安市各区县、开发区结合区域实际,分类模式各具特色和亮点。西安航空机电创建了“全域同步推进”的模式;长安区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通过与服务企业合作,建立了垃圾回收兑换网,配备了“垃圾银行”、厨余垃圾“堆肥房”等配套设备。
但目前,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仍存在分离仪式不强,分类投放准确率不高;公共区域垃圾分类工作不规范、不扎实;居民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滞后;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四大问题。
据了解,西安市进入台账统计的居民小区现有3600多个,但真正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小区600多个,占比仅16%,距2019年确定的全市垃圾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达到50%的目标相差甚远。目前,西安市仅有长安区等少数区县配备有四分类清运车辆,同时“两个中心一个暂存点”建设存在较大问题。现阶段,全市仅建成了7个可回收物分拣中心、5个大件垃圾分拣中心和5个有害垃圾暂存点。
另外,西安市正在加紧推进5个垃圾焚烧厂和3个餐厨垃圾处理厂等生活垃圾末端建设工作,蓝田县、高陵区、西咸新区、鄠邑区的4个垃圾焚烧厂进展顺利,年底前将可投产,但灞桥区项目建设进度相对滞后;已投产运行的西咸新区餐厨垃圾处理厂一期,日处理能力仅200吨,难以满足全市餐厨垃圾生产量,二期建设和另外3个餐厨垃圾处理厂的建设还需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