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报道(冯妍):在陕西安康,如今有这样一个特色小镇——中坝作坊小镇,每年这里举行的庖汤会不仅成为当地一张金字招牌,这座集多项非遗、手工艺为一体的小镇也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度假旅游、寻味陕南的必打卡之地。这座小镇是因何而起?它的未来又会迎来怎样的发展?8月26日,陕西省“统战宣传基层行”活动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进行了解。
中坝作坊小镇美食街 摄影 冯妍
据了解,陕西巴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盛为回报家乡,其利用石泉县后柳镇中坝村社区72家闲置铺面,结合陕南农耕文化中“72行行行出状元”的文化背景,深挖秦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汉水文化,于2016年在石泉县后柳镇中坝村打造出了中坝作坊小镇。作坊小镇建设让中坝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座古色古香、文化底蕴浓厚的高颜值“小镇”拔地而起,人居人文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使村民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随之转变。如今的中坝作坊小镇,已成为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酒店餐饮、保健疗养、游学研学、团建拓展、文创开发等于一体的美丽特色小镇,成为安康市乃至陕西省的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陕西巴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小镇相关情况 摄影 冯妍
据陕西巴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将租赁的72户街坊定义为游客进店免费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线下’体验馆。为引进手工技艺传承人,我们公司提供食宿及免房租水电等各种便利条件,就是希望吸引优秀工匠入驻,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目前,中坝作坊小镇已有红豆腐制作技艺、石泉火狮子、草鞋编制、古法榨油等多项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授牌,中坝作坊小镇也成功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的验收,被授予“陕西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基地”荣誉称号。
同时,陕西巴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其电商平台为载体,在“线上”对农产品、文创产品进行集中推广和销售,从而使该镇村、该县乃至周边市县农户、贫困户的优质产品避免了“远在深山无人识”的窘境,连通了农产品的产供销和旅游服务的产业链条,促进文旅融合,形成立足非遗文化,助力脱贫、农民增收致富、企业发展“三赢”的新局面,成为非遗文化助力扶贫脱贫工作的典范。
据介绍,在整个中坝作坊小镇项目开发中,陕西巴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始终“坚持立足非遗文化,文旅融合,共促共建”的理念,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形成公司与贫困户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其吸纳了41户贫困户代资入企,每年户均保底分红3000元;吸收农户100余人在作坊小镇务工,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其中贫困户30余人。目前中坝作坊小镇已建成1个茶叶园区,流转土地500亩,支付土地流转费用20余万元,吸收60余人务工,累计支付工资80余万元,其中带动贫困户29户76人,并辐射带动中坝、柏桥、长安、汉阴沟、磨石等5个村264户贫困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