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50天不懈努力,截止8月28日,长安区五台街道率先实现垃圾分类全域覆盖,涵盖了辖区所有村组户、商户、景区、民宿农家乐、驻街单位,实现户投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
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长安区五台街道在机制建立、硬件提升、人员保障、氛围营造等方面持续下功夫,运用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推广垃圾分类工作,党建“强引领”+制度“细分类”+宣传“广渠道”+奖惩“重实效”,让垃圾分类变成群众的“日常事儿”。
“街长制”管理背街小巷全覆盖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村民自治作用,推行“街长制”、“中心户长制”,广领域、无死角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各村由群众评选德高望重、敢说敢管的村民担任垃圾分类义务“监督员”,对户内、村内垃圾分类进行督查、矫正、评选,形成每个村每条街巷由一名村干部包抓、一名保洁员具体负责、一名监督员监督检查,具体负责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和垃圾分类到位情况,对分类不精准的家庭上门提醒、督促整改到位,实现垃圾真分类、分真类。形成了村干部包街、党员联户、监督员分区、保洁员分段、群众参与的良性机制。截止目前,免费发放2分垃圾桶3500套(含垃圾桶架),可回收物投放箱10个,建成垃圾固定投放点12个,配备垃圾分类收集员17名。
“奖惩并举”激励群众“真分类”
设立垃圾分类红黑榜,实行周评、月评、季评,由村干部、保洁员、监督员评选“垃圾分类示范户”、“垃圾分类后进户”,进行张榜公示,给垃圾分类示范户进行授牌。同时,结合花园乡村、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对连续一月评选的示范户奖励绿植,用于庭院装饰,打造美丽庭院。对后进户由监督员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奖励机制,激励村民真分类、分真类,促进垃圾分类家家参与、户户精准。
小分队入户传授分类小窍门
组建垃圾分类宣传小分队,对辖区10个村逐村进行垃圾分类培训和实际演练,详细讲解生活垃圾如何分类、分类后如何处理等相关问题,引导群众分类投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让群众自觉爱护环境卫生,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设置垃圾分类宣传栏30个,发放宣传彩页4000多份。
每周一三五,在各村宣传点,街道工作人员开展垃圾分类有奖知识问答、垃圾分类现场测试,答题正确者或分类正确者将领取一份精美小礼物作为奖励,共发放香皂、洗衣液、牙刷等小礼物1000多份。
废旧材料变身垃圾分类主题公园
7月初,长安区首个垃圾分类主题公园亮相五台街道西甘村,用旧石材砌成的石桌石凳让群众有了歇脚的地方,用旧磨盘铺成的路将各个节点串联起来。外侧围网上,用废旧矿泉水瓶拼接而成的宣传标语,可爱的石榴娃分别介绍了四种垃圾分类办法,一目了然的图例让群众在游玩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相关知识,更好地参与到资源利用、垃圾分类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中。(记者 张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