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华干部学院整体规划图
渭华起义旧址
渭华干部学院规划图
华州区委办公室牵头组织干部在红旗渠干部学院培训
绿水青山的生态华州
华州区组织党员干部帮吝王村产业园种植火龙果
首次公开审判涉黑案件的现场
9月5日,华州区委办公室组织的“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服务意识”主题教育培训,在红旗渠干部学院如期开展。通过这次培训,90余名机关干部深入了解了红旗渠精神,更加坚定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今年,赴红旗渠培训党员干部,华州区已经组织了3次。
其实,不单是在红旗渠,华州区每一次“走出去”的党性教育和实践,都体现着区委、区政府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担当和作为。
近年来,华州区委、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入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加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强化党建引领,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助推三大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我们要切实做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华州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建设华州汇聚能量。”华州区委书记霍文军说。
武装头脑 以常态化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2月19日,在区委书记霍文军的主持下,华州区“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培训班开班,全区区级领导干部在金堆镇进行了为期5天的全封闭式学习。
通过这次专题学习,华州区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近年来,在渭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华州区按照我省和渭南市关于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的要求,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区。
今年,华州区组织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党的创新理论书籍学习,并进一步开展宣传宣讲,让党的理论在全区党员干部群众中入心入脑,落地落实。
结合红色沃土的背景,华州区高标准打造了渭华起义教育基地,高水平建设了渭华干部学院,让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在红色的土壤上扎下了根。
华州区抓住关键少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中心组学习《规则》、省委《实施办法》和渭南市《实施细则》以及相关学习部署。截至目前,区委中心组全年集体学习15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19次,专题讨论4次,中心组成员发表学习成果17篇,撰写调研报告、学习体会56篇。
9月2日,华州区各镇(街道)党委、区级各部门党组织等,均收到了区委组织部发放的“大礼包”——9月“三会一课”必学篇目和选学篇目。一个小小的举动,从侧面反映了华州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作为。
华州区还创新方式,利用多个平台、多个载体、多种形式推动理论学习。“学习强国”平台上线不到一个月,华州区647个党组织全部完成组织架构,14167名党员全部注册,做到了全员覆盖;依托“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为党员们打造了一个口袋“小书包”,通过在线交流实现了双向反馈;两年多来,区委办公室组织集体夜学240余次,开展学习讨论8次,撰写心得体会6期;还举办了“优秀年轻干部能力提升”等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班、宣传宣讲活动。
在此基础上,华州区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干部教育工作,通过反复学、系统学、跟进学、实际学,坚持强化鲜明政治导向。
据统计,近年来,华州区先后举办25期华州大讲堂,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教授来授课,参加学习的领导干部达7500人次;围绕“新发展理念”“乡村振兴战略”等主题,在浙江省委党校举办7期专题培训班,先后选派350名干部学习取经;在红旗渠干部学院举办5期专题培训班,250余名干部得到精神洗礼。
党建引领 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扎实作为
今年年底,渭华干部学院有望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渭华干部学院将连同渭华起义旧址、纪念馆、纪念碑形成四位一体的“大学院”“大基地”新格局。
据了解,渭华干部学院以建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基地”“渭华起义革命精神传播基地”“党性教育示范基地”“干部‘八大本领’提升基地”为目标,旨在传承红色精神,最终将其转化为全区党员干部建设富裕、宜居、和谐、开放新华州的扎实作为。
华州区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服务跟进,8月以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区开展打击垄断农村资源和侵吞集体资产专项行动,清理核实机动地37320.3亩,完善土地承包合同4202份,把组织力量聚起来、农村活力调起来、集体资源管起来,形成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的局面。
近年来,华州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党建促脱贫,不断加强村党组织“领头雁”队伍建设,建立了“双培养”机制,为贫困村培养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同时,坚持“党委主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长短结合”的原则,推行“党委+”“党支部+”模式发展产业,探索出“镇党委+村党支部+农户”“联合党支部+”等5种发展模式,带动全区135个行政村建起了集体经济合作组织。
9月6日,在华州街道办吝王村富华农邦扶贫产业园,看到满眼的花卉、果蔬,欢腾的白鸭白鹅,以及抖音里的“小小明星”——芦丁鸡,记者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里之前竟然是一个省级贫困村。村党支部书记刘晓波说,以党建促脱贫是他们脱贫的“法宝”。
党建引领,不止体现在脱贫上。在华州区的各条战线上,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乡村振兴等各个方面工作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秦岭深处,党员干部们多次深入水源地、自然保护区、林地、农村等一线,层层压实责任,扎实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在大明镇唐安村,通过“党建+‘三变’改革+发展集体经济”模式,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在高塘镇铁里村,无论是义务除草、捡垃圾,还是邻里之间的互助,总能看见23名戴着红袖章的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如今,又有5名群众加入党员志愿服务队,环境美、民风美、文化美的铁里村处处春风。
今年6月,华州区委组织部还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建立了科技特派员服务农村农业工作制度,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2018年以来,华州区坚持向书本学、向人民群众学,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正在形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
正风肃纪 以廉政建设凝聚时代向心力
8月30日,华州区委组织部组织召开软弱涣散村(社区)整顿工作推进会。50余名党员干部把整顿工作与推进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村“两委”干部联审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村入户,解决突出问题。
今年以来,华州区始终坚持不折不扣落实重大部署、重大任务,先后开展“万名党员干部大走访”“我是党员我承诺”等活动,发出倡议书和公告2万余份,受理了49条来信来访线索,排查了13个软弱涣散村(社区),清理了不合格村干部24人,并全部补配到位。
2018年2月9日,华州区监察委员会挂牌,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了对全区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制定了《华州区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工作办法》,选聘22名同志为首批特约监察员,履职尽责,持续推进反腐败工作。
为了培育、保持良好的干部作风,华州区开设“清风学堂”,打造“红色教育为基调、廉政教育为特色”的省级渭华起义廉政教育基地,目前已有超过218万人次接受了警示教育。
8月30日9时,华州区人民法院公开审判了一起涉黑案件,21名涉黑人员获刑。该案的审判,有力震慑了黑恶势力犯罪,彰显了司法的公正与权威,净化了社会环境,增强了人民群众安全感,在辖区内形成了涉黑涉恶人人喊打的浓厚氛围,取得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阶段性成果。
不仅要扫黑除恶,更要“打伞破网”“打财断血”。在此之前,华州区对涉黑涉恶组织中党员干部的腐败问题及“保护伞”问题开展全方位的监督检查,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4人。
进入新时代以来,华州区以“零容忍”的态度推进反腐败斗争,紧盯披上“隐身衣”的“四风”问题和各类违规违纪问题,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29件,党纪政务处分29人;开展明察暗访60余次,排查扶贫领域各类问题线索200余条,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5人。
华州区还成立了强化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检查组,对全区各镇(街道)、部门20余个服务窗口及大厅开展了监督检查,共处理党员干部10人,有力强化、优化、提升了营商环境,为华州区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回望来路,在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华州区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展望明天,华州区必将会在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中,为建设“四新华州”、实现追赶超越提供更加坚强的组织保证和纪律保障,以主动担当和作为,践行誓言!(记者 武丹 通讯员 宋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