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报道(陈岚 通讯员 白雪):9月17日,“奋力追赶超越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发布会杨凌专场在西安举行。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李婧,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九红,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刘天雄出席发布会。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李婧致辞 摄影 白雪
会上,李婧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奋力推进杨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作成果发布。她表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1997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20多年来,杨凌立足“三农”初心不改,探索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行之路,如今的杨凌已经成为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农科新城”。
据了解,杨凌示范区自成立以来,累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11项,审定动植物新品种677个,近5年新增科技成果和专利申报5000余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杨凌农科”品牌价值达818.58亿元,位居全国区域农业品牌榜首。
在科技创新方面,杨凌是中国农业领域一支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国家队”,区内驻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和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拥有7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其中国家级科研平台9个)、近7000名农业科教人才,形成了农林水领域五大学科群,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30万名以上,其中有19人成长为两院院士。
杨凌示范区探索建立的信息化、社会化、多元化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服务体系,为解决中国农业领域科研和推广“两张皮”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面向全国18个省区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18个,推广新技术新品种3000余项,年示范推广面积9000多万亩;同时,还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面向旱区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和职业农民累计超过48万人次,为1.4万名职业农民颁发了农民技术职称证书,培育了一批扎根当地农业生产一线的“土专家”。
为充分发挥科技在脱贫攻坚中的助力作用,杨凌示范区完成了陕西省内56个国定贫困县、秦巴山区75个国定贫困县、南疆四地州、西藏等地区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全覆盖;组织30名专家分成5个服务团赴省内14个深度贫困县指导农业技术和产业发展。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已成功举办25届,品牌价值达871.19亿元,被誉为中国农业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
在改革开放方面,杨凌卓有成效的探索发挥了重要的先导性作用;以标准化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成功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典型经验和富有特色的“双创”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先后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规划建设了中哈、中美、中俄等8个国际合作园区。“丝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已发展到76个高校,杨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杨凌实现了由“乡”到“城”的嬗变,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初期,杨凌是仅有8.4万城乡人口的小镇,经济基础非常薄弱。2018年,杨凌实现生产总值150.46亿元,是示范区成立时(1997年)的39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93亿元,是示范区成立时的115倍;财政总收入23.25亿元,是示范区成立时的16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2元,是示范区成立时的9倍。
李婧表示,20多年来,杨凌发生的变化、做出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杨凌广大科教工作者和干部群众勠力同心、艰苦奋斗的结果。下一步,杨凌示范区将紧抓建设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的新机遇,做强农业科技创新、转化、推广的枢纽,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门户功能,促进农科各类资源畅通流动,努力把杨凌建成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科研、技术交流、人才培训、园区建设、贸易往来等领域合作交流的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