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报道(柳洪华):9月16日,陕西省“打赢脱贫攻坚战 共圆全面小康梦”系列发布会榆林专场举行。榆林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春临介绍脱贫攻坚情况时说,榆林市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48.63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8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6.3%降到0.6%,截至目前,1.82万贫困人口已具备退出条件,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9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榆林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春临介绍脱贫攻坚情况 摄影 赵昊
健全脱贫攻坚指挥作战体系
李春临表示,榆林市坚持四级书记抓脱贫,党政主要领导扛起“第一责任人”职责,县委书记当好“一线总指挥”,下派1333支驻村工作队、948名第一书记,把“最能打硬仗的人”排到脱贫攻坚一线,逐级签订“军令状”和责任书,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
此外,榆林市持续抓好扶贫领域干部能力和作风建设,健全完善市级领导带队随机调研督查、分组包县督导等制度,强化脱贫攻坚部署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督;还出台脱贫攻坚《奖惩细则》,激励和督促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担当作为、建功立业。
全面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弱项
榆林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标准,先后组织开展了“行业扶贫三清”“三排查三清零”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累计投入78.14亿元用于道路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修筑通村沥青水泥路6534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运车;建成饮水安全工程5218处,所有贫困群众都喝上了放心水。
榆林市全力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和网络建设工程,贫困村生活用电、动力电和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全力排查农村住房安全问题,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13万户,完成1.33万户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持续推进低保和扶贫有效衔接,为4.67万贫困群众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将35.92万人(次)纳入低保、6.11万人纳入特困供养;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贫困人口就医全部纳入“三重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
实现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李春临介绍,榆林市突出抓好产业、就业和金融扶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底的3013元增长到2019年底的10206元,年均增长27.64%。
榆林市大力实施“4+X”产业扶贫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壮大苹果、蔬菜、羊子、马铃薯四大主导产业和红枣、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产业,23.9万名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人口实现了产业全覆盖;建立健全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形成了“龙头企业+主导产业+贫困户”等带贫益农模式,引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3.4万户贫困户建立带贫益农机制;大力推进光伏扶贫,建成并网光伏扶贫电站264个,总规模达19.24万千瓦,关联751个贫困村,每年有固定发电收益1.68亿元用于扶贫事业;全面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20.3亿元,发放互助资金借款14.9亿元;全力推进就业扶贫,精准对接岗位、技能、人员,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6万人,公益岗位安置就业9511人,聘用生态虎林园3654名,全市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家庭至少实现1人就业。
奋力提高脱贫攻坚质量成色
榆林市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围绕识别、帮扶、退出、巩固等各个环节,量身定制到村到户到人检品计划。
榆林市推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安排项目市级部门联审模式,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类资金336.4亿元,其中市本级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9.49亿元,保持每年20%的增幅,贫困县平均投入33.72亿元,非贫困县平均投入16.67亿元;加强扶贫对象精准动态管理,实行数据质量“日报告、月通报”制度,做到“零回退、零错退、零漏评”;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创新推出扶贫扶志“6+6”工作法;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全省率先出台《建档立卡数据信息四级联动监测办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办法》等文件,对存在返贫风险的1741户4227人和存在致贫风险的2164户5314人及时落实帮扶措施。
不断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榆林市深入推进扬榆扶贫协作,落实苏陕扶贫资金5.8亿元、项目267个;加强定点驻村联户扶贫,国家和省市县946个单位参与定点扶贫,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9.3亿元;拓展国企“合力团”、校地结队“双百工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三大特色帮扶体系,建成投产项目9个,培训2万余人次,派驻医生专家389名,新建临床专科6个;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深入开展村企合作、结对帮扶,940家民营企业和488家社会组织累计投入资金15.64亿元,惠及贫困人口15.81万人次。
李春临表示,榆林市将瞄准关键环节,下足绣花功夫,倾注工匠精神,确保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圆满收官,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榆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