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穿越千年的文化名城,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史圣司马迁就诞生于此;
这是一座激情四射的活力之城,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花椒之乡、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美誉于一身;
这是一座独具魅力的现代新城,秉承历史遗韵,焕发时代光彩,成为渭北辐射带动周边县市的产业中心和区域中心。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几千年来,奔流不息的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近年来,矗立在黄河岸边的韩城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确处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不断加大黄河流域韩城段的生态保护力度,加快产业升级转型,大力改善民生福祉,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努力建设黄河沿岸区域中心城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绿色发展筑牢黄河生态保护屏障
韩城古称“龙门”,位于黄河小北干流上游,是华北进入西北的“桥头堡”、陕西和渭南的东大门,区域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黄河宁,天下平。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根与魂。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韩城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国之大者”的政治清醒认识黄河,举全市之力“保卫黄河·守望星空”,积极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按照生态保护优先原则,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大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筑牢母亲河生态保护屏障,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在民生福祉改善上得以充分释放。
在黄河进入韩城第一站的桑树坪镇院子村,谈起该市黄河沿岸植树绿化的事,村民康管民难掩心中的喜悦。他告诉记者,过去,大片滩地一直被荒废着,今年4月初,市上实施沿黄生态防护林工程,村集体在荒地上栽植了柿子、吊干杏等经济作物,不仅完成了黄河生态防护林建设任务,沿黄公路变美了,水土流失的问题解决了,全村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还被吸纳进来,以劳务与产业分红的方式实现精准脱贫。
沿黄栽植生态防护林的可不止院子村一处。位于韩城市龙门镇的国有重点钢铁企业陕钢集团龙钢公司便是实施沿黄生态防护林工程中的一支“铁军”。
走进龙钢公司,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恍若一座生态公园,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连续3年,公司聘请绿化专家,投资2000万元、投工2000余人次对黄河沿岸19万平方米退化滩地进行绿化栽植与修复。公司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他们承担了企业外围黄河沿岸2.5公里防护林建设任务,目前已接近尾声,后期将重点做好管护工作,确保绿化成效。
据了解,黄河在韩城境内沿线长度约65公里,有峡谷、湿地、高崖、沟壑等多种地貌。多年来,由于沿线一直缺林少绿,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近年来,韩城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干群同心同向,各行各业共动,启动了黄河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对黄河韩城段东部沿线5000多亩土崖荒坡、退化湿地等实施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目前已完成80%以上,实现了黄河流域韩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手抓、两不误。
栽植经济林和防护林仅仅是韩城市坚持生态优先、筑牢黄河生态保护屏障的举措之一。该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制定了《关于推动黄河流域韩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及《推动黄河流域韩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0年工作要点》,明确了全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重点任务与主要措施。扎实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矿区生态恢复治理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持续实施晋陕峡谷、西部沿山等生态薄弱区域和城东防护林、火灾高风险区域治理等林业重点项目,“铁腕”开展龙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专项行动,修建韩城河段下峪口控导下延、南谢护岸上延、控导下延等7公里的三处工程,有效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竞争力明显提升,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跻身全国百强之列。
文化引领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有故事的韩城,有味道的旅行。史,是韩城这座城市的风骨;诗,是韩城这座城市的灵魂。
韩城与黄河有着深厚的渊源,是大禹治水、鱼跃龙门等美丽传说的发源地,九曲黄河最宽、最窄处都在韩城,太史著书的百折不挠、赵氏孤儿的忠肝义胆,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的家国情怀……这些宝贵精神财富,都是母亲河最无私的馈赠,已深深融入韩城老百姓的血脉,成为韩城人追赶超越的不竭精神动力。
祭祀史圣司马迁大典,已发展成与“公祭黄帝”“公祭孔子”齐名的祭祀文化活动,形成了“风追司马”的文化内涵,塑造了“史记韩城”的城市符号。以黄河岸边两周时期芮国文化为依托,高起点建成了国家4A级景区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倍受八方游客热捧。依托“千亿”新能源工业集群,龙钢工业旅游异军突起,运用历史思维与现代模式相结合的手法,向游客诠释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旅游产业是一座城市整体综合实力的有力见证,是城市全方位展示建设发展成就的“软名片”。
如何借助灿烂的黄河文化,让这张“名片”叫得更响,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全市以文化建设为引领,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据韩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少武介绍,韩城市大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着眼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唱响“史记文化·黄河文明”品牌,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思路,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大高端旅游产品供给。充分利用黄河文化、史圣文化、古城文化等资源,紧扣司马迁祠5A景区创建、韩城古城申遗,重点做优文史公园商业配套,推动核心景区服务质量提升,全面实施八路军东渡黄河纪念馆等新业态提升,聚力打造人文、红色、生态旅游相融相汇的大景区。着力抓好党家村、梁带村特色文化、民俗文化活动展示,设置精品民宿、康养休闲、考古探秘等新型体验项目。
完善现代旅游服务体系。按照做活“旅游+文化”、做强“旅游+金融”、做大“旅游+体育”等产业共融共生的思路,抓好沿黄旅游带充电桩、服务区、星级厕所、旅游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以及“沿黄国际马拉松”“沿黄国际自行车”“沿黄国际汽车场地拉力赛”、千名清华北大学子游韩城等品牌文化活动,培育国际文化品牌,加速旅游提质增效。
协同拓展旅游新空间。加强与宜川、合阳、华阴、黄龙以及运城等地市合作,互利共赢、优势互补,加速打造龙门景区等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探索推进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房车营地等一批旅游新业态,实现人才培训相互承接、交通体系相互连通、游客组织相互派送,做大做强沿黄旅游经济带。
加大农旅融合,韩城大红袍花椒已形成55万亩、年产2800万公斤的种植规模,品牌价值213亿元,首个国家级花椒产业园区建成投用。花椒芽菜、花椒啤酒、花椒酸奶、花椒锅巴、椒目仁油等100余种花椒衍生品,是韩城老百姓最有味道的“伴手礼”。
2019年,韩城迎接国内外游客超过1500万人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升级转型打造黄河岸边中心城市
韩城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关键节点。2012年5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韩城开展省内计划单列市试点。2014年4月,国务院批复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中,提出支持韩城——河津——万荣——稷山——乡宁次区域合作圈。2017年5月,省委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把韩城建成“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定位。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提出依托京昆高速推动韩城——河津一体化发展。2020年6月,渭南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支持韩城打造渭南“多极一中心”空间布局的重要“一极”。这些中省市层面的政策机遇,是对韩城高质量发展的最好赋能,更激发了韩城上下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干事创业激情。
2019年5月7日,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韩城因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荣列榜单,在高质量发展中交出了一份“高分卷”。
走进韩城,沿着龙门钢铁——经济开发区——中国(韩城)花椒研究院一路走来,便能真切触摸到高质量发展的“韩城质感”。转型、产业链、生态、循环、品牌……这些“关键词”频频出现在韩城的发展规划和实践中,从而勾勒出了以转型升级为己任的能源工业、优势文化为引领的全域旅游产业、花椒产业为龙头的现代农业等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画卷。
2003年,当韩城焦化企业的单厂产能在10万吨左右时,一场焦化产业升级悄然展开。黄河矿业上马了全国最先进的120万吨捣鼓焦——陕西黑猫焦化项目,首次把焦炭、化工、发电和建材4个产业组建在一个厂区,开创了焦化行业循环经济的先河。2007年,在陕西龙门煤化项目设计时,黄河矿业再次谋划了焦化产业新的循环升级图:LNG联产甲醇和合成氨联产尿素两条延伸链,这在全国又是首例。两次焦化产业升级比2018年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焦化行业新一轮环保升级改造,足足提前了15年。也让黑猫和龙门煤化这两个黄河矿业的下属集团,从“傻大黑粗”的高污染企业,一跃成为位居全国前列的环保标兵。黑猫焦化、龙门煤化工被中国炼焦行业协会推荐为焦炉煤气高效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典范企业,形成了工业园区的大循环格局。
韩城市委书记褚锦锋说:“韩城的环保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发展质量的问题。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讲话精神,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补链、延链、强链、绿链文章,让韩城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围绕产业链提升,韩城市委、市政府建立市级领导牵头的“链长制”,支持龙头企业担当产业集群的“群主制”,打造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千亿级产业链。发改委科学研判国家产业政策谋划项目,用抓项目、强产业践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项目建设提升年”“营商环境突破年”攻坚行动,采取“插标亮界”“一线督办”等方式,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加快产业类项目建设。2018年10月26日,陕西友发钢管有限公司总投资14亿元的年产300万吨钢管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了招商引资项目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标志着全国500强企业友发钢管集团第四大生产基地正式落成,生产的直缝焊管、螺旋钢管、热镀锌钢管、钢塑复合管等产品热销全国。2020年9月18日,天津市友发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更加坚定了企业与韩城共建全国第18个千亿级钢铁产业基地的信心,也拉开了韩城大力发展“钢后”“焦后”产业的序幕,经过短短两年时间,年产100万吨禹萧钢构、年产125万吨优特棒材、红马科技锂离子动力电池多元正极材料项目建成投产,年产300万吨冷轧镀锌带钢、年产120万吨马来西亚精品角钢、海燕氢能源利用等新材料项目相继落地建设,中国长城计算机机壳和全产业链智能制造生产基地等项目签约落地,通过一个个高质量的项目布局,着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再造新优势、打造新的增长点。
在一般人眼里,能源产业就是污染和粗放的代名词,但韩城人却把它做出了“花”。作为陕西最大的钢铁企业,龙钢公司近年来累计用于环保和环境提升的资金已达近30亿元。围绕清洁生产,龙钢公司先后投资3.9亿元建成了封闭料仓,投资1.2亿元实施了料仓、出铁场、皮带通廊的全封闭改造,确保运料不见料、出铁不见铁。特别是2019年以来,龙钢公司斥资全面实施除尘器提标改造,对炼钢转炉一次烟气实施深度净化,对3台烧结机实施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完成了5#高炉炉顶均压放散煤气回收改造,实现无组织排放控制与能源回收利用的双赢。同时,建成了超滤反渗透脱盐制水系统,进一步提升循环水水质,水循环利用率高达98%,吨钢消耗新水1.0吨,处于国内钢铁行业领先水平。
科技强市、质量强市、创新强市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扎实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加快煤改气、改电和清洁能源的利用,实施龙钢高炉煤气发电、大唐二电热电联产改造等节能减排项目……韩城循环经济和环保升级搞得风生水起、卓有成效,2018年全国9个国家卫生城市中,韩城榜上有名。
“环保工作就是企业的底线和生命线”。如今,用感恩、敬畏之心善待黄河,善待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生态,这是龙钢公司,也是韩城所有企业家和老百姓的思想共识。全过程、全流程的绿色制造,不仅提升了企业效益,也是韩城人践行保卫黄河、守望星空铮铮誓言的有力实践。
改革兴市,经济发展绽放出了新活力,改变了韩城的城市面貌,充实了城市发展的“家底”,人民群众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韩城市坚持每年解决一批民生期盼,相继建成西安交大基础教育园区、新的韩城市人民医院、社会福利园区等一批民生工程,吸引了碧桂园、绿地、恒大、红星美凯龙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新能源公交贯通城区、景区、工业园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品牌教育、品质医疗、品位生活。在2019年全省目标考评中,韩城的群众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一,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更加强烈。
“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们就是要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项目化、具体化、工程化,树牢项目为王理念,聚智聚力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集思广益谋划好项目。”记者从韩城市发改委获悉,“十四五”规划编制中,韩城市紧扣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突出“提升产业竞争力、扩大对外开放、保障改善民生”主题,聚焦区域生态环保和黄河安澜、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产业升级转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领域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全面落实中省政策要求,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相结合,切实把项目谋深谋实谋准,为推动韩城高质量发展蓄势储能。
滔滔大河,蜿蜒九曲。50万韩城人深爱脚下的土地,用心守护着母亲河,他们矢志不渝,笃定前行,誓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如今,绿色已经成为韩城加快追赶超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靓丽动人的底色,也是韩城建成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不竭动力源泉。(记者 石小荣 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