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小红薯鼓起农民钱袋子
来源:渭南日报  |  2020-10-15 16:23:26

小红薯鼓起农民钱袋子

  今年以来,渭南经开区辛市街道马渡村按照“稳步探索,提升收益,多元发展”的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首先对低效的河滩地进行盘活,种植红薯200余亩。同时,通过流转土地、发动周边群众参与等方式种植红薯300亩,建立起马渡村红薯产业基地,通过红薯这一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同时,采取“支部+种植大户+贫困户”模式,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10月初,渭南经开区辛市街道马渡村红薯种植基地里,一片欢声笑语,拖拉机声轰鸣,一根根带着泥土的红薯被挖掘而出。在地垄旁等待的村民,准备将它们整齐码好放进塑料框里,由守候在田地边的商贩运往各地。  “咱们这里的红薯块茎细长、两头尖、表皮红润,外表十分喜人。”马渡村红薯种植基地技术员曹建峰告诉记者。从村民开始种植,他就一直指导村民怎么种植出最优质的红薯。到了红薯丰收的这几天,他依然赶点而来,教村民怎么从地里挑选出合格的优质红薯,也只有过了他这一关,这些红薯才能上市销售,卖到好价钱。“咱们这边的红薯除了种植环境好,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品种好,所以很受客商青睐。”曹建峰说。

  马渡村红薯种植基地傍依渭河岸边,属沙性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好、温差大,所以十分适宜块茎作物生长。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粗粮需求量增大,为了发展壮大红薯产业,马渡村选择了适合在关中平原生长的板栗薯,虽然产量不高,但口感软糯,味道甘甜,吃起来有股淡淡的板栗味,十分受消费者欢迎。

  “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益,我们曾尝试过发展蔬菜、瓜果甚至养殖小龙虾等产业,但是因为起步晚,在种植技术和占领市场上没有优势,始终没有竞争过别的地方,自然也就没有达到我们期望的结果。”在红薯基地,正在指挥村民装车的马渡村党支部书记耿俊敏向记者介绍道。而随着曹建峰的一次建议,让马渡村的红薯火了起来。曹建峰常年在外做蔬菜代办生意,十分了解市场行情和市场需求,在他的建议下,村里经过考察和村民小组会后,尝试将重心放在了种植红薯产业上,并引导和鼓励村民种植红薯,全村走上了发展红薯产业的道路。

  今年,马渡村按照“稳步探索,提升收益,多元发展”的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在前期调研和征得村民同意的基础上,首先对低效的河滩地进行盘活,种植红薯200余亩。同时,通过流转土地、发动周边群众参与等方式种植红薯300亩,建立起马渡村红薯产业基地,通过红薯这一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截至目前,马渡村红薯种植面积已达500亩,每亩可产商品红薯4000斤左右,按照每斤1元的价格,年产值可达200余万元。在马渡村,红薯不仅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主导产业,更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该村还采取“支部+种植大户+贫困户”模式,通过入股分红和务工就业的方式,确保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500元以上,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有效助力群众脱贫致富。(渭南日报 记者 梁元 文/图)

编辑:王菲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