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双循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育新机、开新局提供了科学指引,要求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发展提升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同时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和姿态,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实现国内国际经济相互促进发展。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从2013年在上海设立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历经5次扩容,到如今全国范围内的21个,中国自贸试验区从少到多、从无到有,形成了多领域复合型综合改革开放态势,彰显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自贸试验区担当新一轮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将显著增强。自贸试验区作为当前我国最高水平的开放平台,充分整合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各种要素,具备成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载体和纽带的天然优势,也承担着推动双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
创新驱动、区域协调,自贸试验区疏通国内大循环
构建完整的内循环体系,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是关键。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灵魂,各自贸试验区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破除制度性障碍,突破国内经济大循环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打通支撑科技强国的全产业链条,以创新创业引领内循环。
新设立的北京自贸试验区聚焦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三大特征。《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助力打造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通过优化人才全流程服务体系、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营造国际一流创新创业生态等3方面20余项措施,更大力度强化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开放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北京贡献。9月27日,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挂牌。科技创新片区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科技服务等产业,打造数字经济试验区、全球创业投资中心、科技体制改革先行示范区,助力北京以此为突破口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当前,以信息技术和数据作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已成为创新发展的时代潮流,数字化、智能化高效赋能内循环。北京是全球信息服务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拥有完善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和庞大的市场应用基础,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50%,居全国首位。北京自贸试验区将通过增强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鼓励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等3方面近20项措施,开展高水平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先行先试改革。
数字经济同样出现在扩区后的浙江自贸试验区的五大功能定位之中。浙江自贸试验区将在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方面持续发力,重点以杭州为核心,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经济领域国际规则、标准研究,建设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创新平台。全面拓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生活新服务,把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打造为数字贸易先行示范区。
健康的国内经济大循环离不开区域协调发展。自贸试验区及其相互间的联动协同,有效地对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打造世界级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内循环培育新增长极。
广阔的西部地区在畅通国内经济循环方面有着巨大优势和潜力。陕西自贸试验区是西北唯一自贸试验区。经过3年多建设,陕西自贸试验区凭借独特的区位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已成为西部乃至全国吸引外资的热土、向西开放新高地、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支点。又如,重庆自贸试验区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有力促进了重庆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自贸试验区促进国内国际良性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因此,我国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必须进一步深度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厚植传统优势,增强领先优势,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在加强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基础上,在更高开放水平上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相对接,通过融入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循环、以畅通国内循环支撑国际循环,在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能的同时,让国内市场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在此过程中,自贸试验区扮演着重要角色。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18家自贸试验区新设外资企业3300多家,实际使用外资900亿元以上,以不到全国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全国16.8%的外商投资和13.5%的对外贸易,撬动外贸外资成果显著。7年来,各自贸试验区围绕促进贸易、投资、金融、运输、人员、数据流动自由化先行先试,不断拓展新时代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为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贡献力量。
上海自贸试验区自设立以来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开放创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先行先试,形成了一批重要制度创新成果,为全国贡献了“上海经验”。在商务部向全国或特定区域复制推广的260项制度创新成果中,有124项为上海自贸试验区首创或与其他地方共同总结形成,包括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证照分离”改革、自由贸易账户等。截至6月底,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外资企业1.2万户,占浦东新区新设外资企业的77%,实到外资371亿美元。进出口总值持续增长,占上海市比重超过40%。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根据今年6月公布的总体方案,海南自由贸易港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以投资、资金、人员、运输、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动和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
驰骋在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打通了国际贸易新通道,是畅通“一带一路”经贸往来的重要载体。从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出发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已成为全国中欧班列高质量开行的典范。目前,中欧班列“长安号”向西已开通西安至中亚、欧洲15条线路,覆盖丝绸之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向东通过海铁联运,实现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无缝对接,真正构建起“海陆空网”立体丝路开放通道。
对标“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要求,西安国际港务区以打造国际内陆自由港为目标,依托“西安港”创新平台,打造国家物流枢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和面向“一带一路”的内陆型中转枢纽港。随着今年“唐西欧”“永西欧”“渭西欧”“贵西欧”班列相继开行,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示范工程获中央预算支持,西安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全面提速再添新动能。
以数字经济为抓手,推动双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2013年设立自贸试验区以来,各自贸试验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勇于突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推广至全国,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作用。7年来,自贸试验区已经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达260项,涉及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职能转变,在全国不同区域进行了复制推广,有效促进了政府治理理念转变,推动了全国营商环境改善,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形成了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
当前继续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核心就是要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衔接起来,各自贸试验区要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纽带或节点作用,聚集国内外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服务市场的优势资源,通过深化改革在国内循环中引领带动国内产业升级,通过扩大开放在国际循环中增强国际资源配置能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健康有序发展。
数字经济可以作为自贸试验区推动双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抓手。发展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各自贸试验区应以数字经济为新引擎,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依靠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效应,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陕西自贸试验区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的地缘优势、政策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陕西自贸试验区应将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双循环新经济格局的总抓手。陕西地缘优势独特,位于陕西境内的国家授时中心和大地原点确定了我国的时间基准和空间基准。陕西是“一带一路”核心区,西安是“一带一路”核心枢纽城市,对外能够承接“一带一路”沿线的数字需求,对内可以引领国内软件和信息产业创新发展。《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2020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要求拓展数字经济合作领域,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经济新技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支持西安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西北分中心等大数据处理平台建设。
近年来,西安坚持把发展硬科技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以硬科技创业创新策源地打造丝路科创中心。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高新功能区高举自主创新大旗,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速硬科技转化,培育硬科技企业,不断推进硬科技产业加速聚集,先后诞生了新一代眼人工晶状体、首颗物联网核心芯片等一大批全球领先的硬科技创新成果。当前,西安高新区全面启动创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再次站在了硬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前沿。位于高新区的西安软件园聚集了西安90%以上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正不断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平台服务体系等各项建设,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点亮“数字丝路明珠”。“全球程序员节”自2017 年以来在西安高新区连续举办三届,将于10月24日举办第四届,已经成为聚合全球创新资源、展现程序员风采、引领数字经济发展与产业实践的国际性盛会,擦亮了西安“中国软件名城”名片。
围绕国家发展大局和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需要,建议西安整合新型智库平台、商协会、产业联盟、高校等各类主体,链接智政产学研媒等各类资源,在西安软件园打造“丝路国际自贸数字港”,支撑“数字丝路明珠”建设。作为集自贸合作、国际贸易、科技创新、产业孵化、大数据服务、学术研究、知识产权等为一体的自贸综合数字服务平台,“丝路国际自贸数字港”将全力服务西安建设数字丝绸之路、西安软件园建设“数字丝路明珠”,为陕西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贡献智慧与力量。(作者:徐蕴峰 国声智库执行主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管委会智库特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