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报道(柳洪华):10月29日,在“云上解码幸福中国”外媒记者云参访——“治沙还绿解码幸福榆林”专场活动上,脱贫攻坚成为外媒记者的关注点之一。
榆林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冯建兴现场分享榆林脱贫经验 摄影 常旭峰
榆林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冯建兴现场分享榆林脱贫经验时表示,榆林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高位推动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类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同时,榆林市坚持目标标准,全面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弱项,把促进群众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突出抓好产业、就业和金融扶贫,精准施策,统筹资源,构建起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奋力提高脱贫攻坚质量成色。
脱贫攻坚的核心,在于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榆林市坚持把发展产业、增加就业作为增收的主抓手,确立了“4+X”扶贫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壮大苹果、蔬菜、羊子、马铃薯四大主导产业和红枣、小杂粮、中药材、黑猪、肉羊、光伏、日光温室、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
经过不断探索,榆林全市形成了“龙头企业+主导产业+贫困户”等带贫益贫模式,23.9万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3.4万户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3013元增长到2019年的10608元,年均递增27.64%。
榆林市子洲县何家集镇苗家坪村致富带头人苗小鹏(左)通过视频连线向外国媒体记者介绍脱贫经验 摄影 常旭峰
活动中,榆林市子洲县何家集镇苗家坪村致富带头人苗小鹏通过视频连线,向国内外媒体介绍了他通过生产手工空心挂面脱贫的经验。目前,苗小鹏的爱尚家食品加工厂每月可生产6吨挂面,产品畅销省内外。外媒记者听后纷纷表示不可思议和由衷敬佩。
佳县的红枣,吴堡县的手工挂面、老黑酱,子洲县的黄芪产业,靖边县的山药种植,榆阳、横山区的羊产业,定边、米脂的光伏产业, 一县一业,让脱贫致富有了保障和后劲。
约旦记者Hamza Alfather(右)现场提问 摄影 常旭峰
听了关于榆林市脱贫攻坚工作的介绍,约旦记者Hamza Alfather很关心有哪些好的做法值得推广 。
榆林市佳县王宁山村第一书记杜军峰说:“工作中,主要通过推进‘三变’改革,破解枣园、土地弃耕撂荒等问题;通过建立扶贫农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留守农民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杜军峰介绍,王宁山村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2.7万元人民币,每股分红128元人民币,全村人均纯收入11000元人民币,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9300元人民币。
佳县建立红枣产业链,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供图 榆林市传媒中心
此外,榆林市紧紧抓住扬州—榆林对口扶贫协作机遇,落实苏陕扶贫资金5.8亿元人民币,实施项目267个,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国家和省市县946个单位在榆林市定点扶贫;形成国企“合力团”、校地结对“双百工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三大特色帮扶体系。
榆林全市还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深入开展村企合作、结对帮扶,940家民营企业和488家社会组织累计投入资金15.64亿元,惠及贫困人口15.81万人次;组建了消费扶贫服务中心,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建成“扶贫产品集采中心”,配套建设集采基地,认定235家供应商、1225个扶贫产品,创建“榆林扶贫优选”公用品牌,着力解决扶贫产品卖难问题,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天的榆林,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正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三大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