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消息:“实指望阁深们光耀祖先……难道让一天雨洒向黄坛……”11月5日,“外国‘网红’解码幸福陕西”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的子活动——“黄河岸边有非遗”渭南非遗海外传播活动,在大荔县启动。同州梆子作为开场表演给来到大荔的外国“网红”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我非常喜欢同州梆子,它很吸引我,有机会我一定要来大荔学习一下。”来自西班牙的“网红”Noelia Rodriguez Pascual说。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满堂 摄影 潘睿
同州梆子,又名"东路秦腔"、"同州腔",也称老秦腔。同州梆子以同州(今大荔)、朝邑为中心,盛行于关中东府10余县,流行于北至绥德,东到潼关,南抵洛南,西行渭南。
2008年6月7日,陕西省大荔县申报的“同州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同州梆子”传承人何满堂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保护:修复古剧本,让老剧种重返舞台
曲艺,是何满堂坚持了30多年的事业。初中起,何满堂就进入了陕西戏剧学院学习,他的主攻方向是乐器演奏和作曲。他曾在中国戏曲学院进修作曲,获得过第六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作曲奖,第八届艺术节作曲奖。
《银镯鉴》剧照 摄影 何满堂
自从做了大荔县剧团团长之后,何满堂就开始关注同州梆子。这种古老戏剧的表演形式,唱腔技艺、角色配置都非常的齐全。“我觉得同州梆子很优秀,它的发源地是大荔,这是大荔的招牌,我作为大荔的剧团团长,有义务把它传承好。”何满堂说。
保护传承,先要保护才能传承。据何满堂介绍,同州梆子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后继乏人等原因,剧种濒临灭绝,近半个世纪以来都没有正规的演出团队,有很多古剧目都是残本。于是,何满堂利用县剧团的优势,寻找老艺人。何满堂先后找到了同州梆子第六代传人“十三红”雷平良,以及杨君民、杨辉等同州梆子传承人,恢复剧目。他们先后修复了十余种剧目,像曾经登上过梅兰芳大剧院的《银镯鉴》,就是由古剧本修复而来的。
2016年以来,同州梆子先后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河北石家庄大剧院、陕西省文化艺术节榆林等地进行交流汇演,让全国观众看到同州梆子的古老韵味。
传承:挖掘青年演员 创新古剧发展
在何满堂眼里,同州梆子就是黄河流域先民生活内涵的真实遗存,是大荔这片古老土地的精神瑰宝。
“剧团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同州梆子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何满堂给自己和剧团定下了目标。这些年,剧团会从年轻一代的演员中挑选合适的演员,跟着老艺人学习同州梆子。目前,大荔剧团已经有20多名青年演员可以演出同州梆子。“我们会组织演员下乡演出,提高他们的舞台能力。”何满堂说。他认为,培养演员最好的地方就是舞台,多给演员创造舞台机会是非常有必要的。
演员在化妆 摄影 何满堂
保护传承,传承才是核心。除了培养演员,创新发展也是让老剧种焕发新生命的重要方式。为此,何满堂带领剧团演员,结合当下社会实际,创作了很多现代同州梆子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基层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治理盐碱,栽植冬枣脱贫致富的真实经历为蓝本的《枣花香》,后来这部剧还获得了陕西省艺术节“文华剧目奖”“文华作曲奖”“文华表演奖”三项大奖,并在全国多地进行了演出。
“现在我们剧团每年都有很多场同州梆子专场演出,我相信随着更多精品剧目的出现,同州梆子一定会重现辉煌。”何满堂坚定地说道。(文 潘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