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物发展文化传承文明 “十三五”期间陕西文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0-12-03 15:06:27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冯妍):12月2日,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第十二场上,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介绍陕西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情况时表示,“十三五”期间,围绕文物工作方针,陕西省坚持保护文物、发展文化、传承文明,落实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任务,文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保护文物发展文化传承文明   “十三五”期间陕西文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  林妍岐

保护文物发展文化传承文明   “十三五”期间陕西文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介绍相关情况  摄影  林妍岐 

  陕西省高度重视文物事业发展,陕西全省文物系统坚决守护好彰显好中华文明、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大力推进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和黄帝陵文化园区及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实施博物馆改造提升等重大文化标识工程;在全国率先编制《陕西省文物保护总体规划》《陕西省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创新编制《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规划》《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规划》等,确保文物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实现文物保护与社会进步和谐发展。

  罗文利介绍,近年来,陕西省投入54亿元实施文物保护维修工程335项,完成革命旧址保护修缮和环境治理254处,修复可移动文物2.4万余件(组);完成第一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开展长征、抗战和石窟寺、秦岭地区、黄河沿线等文物专项调查,基本摸清文物家底。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申遗成功为契机,陕西全面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石峁遗址和西汉、唐代帝陵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全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预备名单共42处。陕西发挥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建成国家重点科研基地5个,开展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和预防性保护,实施文物科技保护研究项目100余个,共有45个获奖,其中秦兵马俑考古发掘现场保护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同时,陕西推进“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在周、秦、汉、唐都城和帝王陵开展的考古研究为大遗址保护利用奠定基础。5年来,陕西开展主动考古项目103项、配合基本建设项目540余项,发掘古遗址、古墓葬1.6万余处(座)、出土文物4万余件(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30年来陕西有26项入选,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有11项入选,近3年连续每年2项入选。陕西考古工作支持了国家大型基本建设,经考古发现建立的博物馆成为让世界了解陕西乃至中国古代文明的“金色名片”。

  文物保护管理在不断加强,文物服务社会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陕西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模式,大遗址保护“四个结合”理念和“五种模式”实践受到中央肯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4个、立项8个,总数居全国第一。截至2020年6月底,陕西省登记备案的博物馆共325座,博物馆体系日趋完善。陕西建成开放25家省级文化遗址公园、25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和44家社区博物馆;深入挖掘、整合陕西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资源,全省博物馆年均举办各类陈列展览800余个,先后有10个展览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奖”;实施“陕西数字博物馆”“互联网+文物教育”“互联网+革命文物”等项目,文物资源信息逐步开放共享;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扶贫攻坚融合发展,“凤堰生态博物馆模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宜君生态博物馆精准脱贫模式”荣获“全国民生示范工程”,陕西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影响力不断增强。

  文物也成为了陕西对外文化交流的“金钥匙”。陕西举办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论坛,发起成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友好联盟,组织考古机构联合开展的中亚考古成为陕西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文化先锋。5年来,陕西文博单位与境外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意向书和备忘录共77项;承担缅甸蒲甘他冰瑜寺、尼泊尔王宫等国家援外文物保护工程,与法国合作的公输堂、茂陵石刻保护项目列入中法第四次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陕西文物保护理念和技术方法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陕西积极发挥以秦兵马俑等为代表的文物资源优势,先后在26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主题鲜明的文物展览51个,陕西文物逐渐成为配合国家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发挥着“外交使者”和“文化名片”作用。

  

编辑:王菲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