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关键环节,其中老旧小区基础薄弱、人员结构复杂、服务需求多元,是社区治理中的重点和难点。西安市莲湖区北院门街道学习巷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白秀兰同志几十年如一日,舍小家为大家,全身心致力于社区治理工作,荣获中央、省、市各级多项表彰,被誉为“小巷总理”。多年来,学习巷社区在她的带领下,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形成了一套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老旧小区治理工作方法。
西安市莲湖区北院门街道学习巷社区地处西安市中心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俗称“回坊”),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社区,社区面积约0.22平方公里,总人口3600余户10700余人,其中80%以上是少数民族群众。作为城中心典型的老街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老旧小区多,社区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在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白秀兰同志带领下,学习巷社区以莲湖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为契机,立足实际深入探索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机制模式,着力构建“自强、守望、和谐、美丽”的社区邻里新家园,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13项国家级荣誉和80余项省市区级表彰,白秀兰同志个人也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等30余项个人荣誉。
在她的带领下,一个为民、爱民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逐步走向成熟,一系列便民、利民的工作措施逐步形成制度,一项项架天线、接地气的创新做法受到群众广泛认可。
以身作则
在破解社区难题中全面提升工作效能
针对长期以来社区工作职责不清、任务繁重、力量薄弱等问题,白秀兰同志紧抓莲湖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契机,深入探索社区工作减负瘦身、提质增效新理念。
狠抓清单事项落实。立足街区实际,进一步细化完善社区“履职、代办、协助”三项清单,实行分类梳理、清单管理、精确治理。同时,白秀兰同志还积极组织辖区党员、群众代表,成立“民主评议”小组,建立“双向评价”机制,每季度对清单落实情况、社区治理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及时发现不足、改进提升、形成经验。
提升队伍履职能力。紧扣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白秀兰同志通过探索设立“班前会”学习制度(每日早上上班前10分钟,组织社区工作者开展理论学习),健全社区工作者多渠道引进、轮岗锻炼机制,以及设置AB岗等多种方式,加强社区工作者多岗位历练,提升综合素质,使之更加适应新时代社区基层工作需求。
推行集约高效服务。结合“五化”标杆社区党组织创建,依托560平米办公用房,高标准设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社区履职代办、公共服务等各类事务统一归口至大厅集中管理,有效整合“信息、工作、力量”各类要素,真正实现“一个中心调度、一个窗口办理”,有效提升工作效能。
今年以来,白秀兰同志以创建“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精心打造“社区小巷之家”,内设小巷回忆馆、“嫲嫲娅娅”议事厅、“一起读书吧”、退役军人服务站、妇幼之家、“四点半”课堂、“乐伴老”活动室等各类服务功能区,成为社区为民服务重要阵地,深受辖区群众喜爱。
统筹谋划
在整合资源中凝聚治理合力
社区治理和服务涉及社会基层方方面面,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化工程。近年来,白秀兰同志不断加强探索,有效发挥自身回坊本土民族工作者优势,强化资源整合、凝聚工作合力,有序引导社区治理和服务由社区“独奏”向社会各界“合奏”转变。
搭建共治平台。白秀兰同志在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期间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社区吹哨、职能力量报到”基层治理模式,全面整合辖区基层站所、驻地单位、物业服务企业、小区自治组织等社会各界力量,搭建起“党建共建联合会”和“民主协商议事会”两个共建共治平台,坚持每月2次协商议事,有效凝聚和发挥群众智慧与力量,推进实现共商共管、共治共享。
推行网络治理。将社区划分为3个网格,在每个网格设立党小组,组织动员社区42名直管党员、112名在职党员、“三官一律”以及24人的“三长五员”队伍到社区报道、入网进格履职,由网格党小组统一指挥调度,增强一线治理力量。今年疫情防控保卫战以来,社区积极组织辖区驻地单位、小区物业和党员群众志愿者共计200余人参与联防联控,全面做好值守管控、扫码测温、消毒消杀、居家隔离人员关怀等各项防控工作,为民族街区疫情防控提供了示范样板。
引进社会力量。在全面整合区域内资源力量的同时,白秀兰同志还进一步拓宽思路视野,积极向外沟通联系,主动与西工大、西安外院、通讯兵学院等高校合作,策划举办“因材施教”系列活动,每年暑期组织优秀大学生志愿者为辖区中小学生提供课余辅导,常态化联合开展“医疗义诊”等活动,增强群众获得感。
建章立制
在服务群众中打造学习巷治理模式
社区作为社会最基本单元和神经末梢,位于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第一线,长期以来多为被动式承接上级交办的各类事项任务,工作缺乏主动权,统筹作用难以发挥,工作创新性不强、成效不理想。近年来,白秀兰同志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抓手,不断提升社区统筹力和组织力,健全社区治理和服务机制模式。
完善治理载体。聚焦城市治理、平安建设、矛盾调解等社区治理重点内容,白秀兰同志坚持立足民族聚居区实际,于2020年8月策划成立了别具回坊特色的民主议事自治机构——“嫲嫲娅娅”(回族群众对年长女性的别称)议事会,全面组织辖区40余名热心肠“嫲嫲”和“娅娅”,发挥“千里眼”“顺风耳”优势作用,及时收集社区治理难点问题,广泛倾听社情民意,每周开会议事,共商难题破解对策,协调处理“迎十四运”违建拆除、老旧小区改造等治理难题,真正成为社区群众的“贴心管家”。
健全治理机制。工作中,白秀兰同志不仅注重探索创新,也同样注重总结提升,她凭借自身四十余年的社区一线工作经验,凝练推出“白秀兰‘360’群众工作法”,以“三联”(区域联动、党员联合、义工联盟)、“六服务”(一站式便民服务、网格化精细服务、阳光公益性服务、一对一个性服务、文化共享服务、和谐邻里服务)、“零距离”(民情收集零盲点、民情处置零推诿、民情评议零差评)为抓手,为辖区群众提供多角度、全方位优质服务。同时,着眼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白秀兰同志创新提出“七个一”党建引领工作法(高举一面党旗、建好一支队伍、结好一个对子、帮扶一户家庭、发挥一技之长、做实一件事情、带活一片区域),不断强化社区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坚持项目运作。为确保共建共治机制有效落实,学习巷社区按照“一类问题就是一个项目、一类需求就是一个项目”原则,探索实行社区治理和服务项目化运作模式,通过建立健全“项目共立、社区派单、共建单位接单”双向共建机制,保障社区治理和服务项目靠实落地,取得良好社会效益,一些重点项目已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提名叫响。如,社区连续10年举办“邻里节·百家宴”,促进民族团结、增进邻里和睦,受到《人民日报》专题报道;连续13年举办“捐资助学”活动、连续7年举办“四点半”课堂服务项目,均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点赞,省市电台等主流媒体多次专题报道。(王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