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是“大干123 建好首善区”的超越之年,也是西安高新区首善区建设的收官之年。经过近三年的实践,西安高新区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实现连续翻番,发展根基扎实、底盘稳健、动力强劲。2020年12月起,国际在线陕西频道策划推出“西安高新区乘风破浪2020”系列报道,全面展示高新区三次创业特别是2020年以来的发展成果。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投入135亿元新建学校50所、改造提升学校87所,新增7万多个学位;公开招聘校(园)长70余名,招聘教职工近1400名;高质量完成普惠园及公办园建设任务......2020年,西安高新区教育均衡发展交出一份优异的“成绩单”,越来越多的好学校办到家门口,越来越多的名师来到学生身边,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持续得到满足。
三年建设一年完成 让学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2018年,西安高新区正式托管雁塔、长安、鄠邑、周至三区一县的12个镇(街),托管后,教育发展面临优质资源不均衡等突出问题。为此,西安高新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调研,反复研究,制定《西安高新区实施“1346计划”争当教育强市先行示范区行动方案》《西安高新区争当教育强市建设先行示范区任务分解方案》等有关教育发展的方案、计划,力求在解决城乡教育差距上下功夫、求实效,在办人民满意教育上还欠账、补短板,努力建设与西安市民需求相适应的教育事业。
西安高新区新建中小学配备篮球场 供图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
2020年,历时370余天的50所新建学校集中交付,改变了每年改建、扩班现象,意味着高新教育又翻开了新的篇章。据了解,西安高新区将50所新建学校全部纳入“名校”管理,通过“一长多校”“名校+”教育集团,打造软硬件过硬的优质学校,让群众在家门后就能享受优质均衡的高新教育资源。
对此深有感触的西安高新区兴隆街道堰渡村拆迁安置户苗女士说:“我家老大在西安高新区第二十七小学上一年级,老二在对面的第二十小学上幼儿园,一路之隔就是高新区第八初级中学,往南还有高新一中实验中学,以后孩子上学都没有后顾之忧了。”
学校塑胶跑道 供图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
据了解,几年前,苗女士一家所在的堰渡村整村征迁,因回迁安置小区西安高新区兴隆鑫苑还在建设中,村民们大多在外租房过渡,子女上学便成为一个大问题。2020年,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西安高新区兴隆鑫苑回迁小区拆迁户子女、兴隆廉租房小区适龄儿童都被划入近在咫尺的西安高新区第二十七小学学区,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好学”,让大家一度头疼的孩子教育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坚持选最好的位置、配最好的硬件、聘最好的校长、用最好的老师、办最好的教育,三年建设计划一年完成,解决了优质教育资源紧缺问题,兑现了承诺。”西安高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建学校高位启航的同时,教育局还将通过实施“1346计划”,逐步实现区域教育基础改善、资源均衡和品质提升,为西安市教育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深入实施“名校+”工程 传帮带成效显著
实施“名校+”工程,是新时期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新期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几年,西安高新区先行先试,在“名校+”工程实施方面持续探索,走在了西安市前列,为全市提供了示范和样板。
以西安高新第三小学“名校+”教育联合体为例,高新第三小学以“一长多校”的模式带动引领高新十小、十三小、十四小、高新三小第一分校,在办学理念、管理团队、师资队伍、品牌活动等多方面深度融合,构建了“五同步,六统一,七促进”的管理运行机制。尤其是2020年高新区新建学校开办以来,西安高新第三小学为高新十三小、十四小“输出”校长、执行校长、学校中层等多名管理人员,对全体新教师进行培训,打造学校文化,让学校自开办起就坚定不移的走内涵发展之路。
学生利用晨读练习口语 摄影 李晓曦
在实施“名校+”工程的过程中,西安高新区还涌现出一大批华丽蜕变的“+校”。西安高新第六幼儿园、西安高新第七幼儿园、西安高新第八幼儿园相继依托“名校”西安高新第一幼儿园在办园方向、基层党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优秀经验实现发展自身,努力以优质的学前教育惠及群众;西安高新第九小学、西安高新区第十一小学依托西安高新国际学校“文化同根、管理同步、课程同享、科研同行、质量同优”的“五同”管理理念,通过“名校”与“+校”的文化融通、理念落地、管理契合、课程衔接、素质提升,迅速崭露头角。
通过连年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育管理,西安高新区打造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程覆盖,公办和民办两翼并举,多学段、多体制,素质教育、特色教育鲜明的高新教育品牌。截至2020年9月,西安高新区共有学校287所,在校学生12.7万余名,教职员工1.1万余人。
“‘名校+’这不是简单地把学校‘捆’到一起。”西安高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实行“学校管理、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评价考核”一体化,倒逼名校下“真功夫”,带动集团内学校共同发展,把名校“复制”到群众家门口。
宽敞明亮的教室 摄影 白雪
特色化办学 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崭新的教学楼、漂亮的塑胶跑道、绿茵的足球场......如今在西安高新区,一个个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学校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构成了校园新气象。
2019年,西安高新区提出通过在学校开设“科技+”“企业+”“国粹+”“艺体+”和“家长+”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上好体育课、艺术课的同时,西安高新区要求各学校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有效利用学校资源,通过扎实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1项到2项运动技能,以及1项到2项艺术特长。
学生陶艺作品 供图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
“学校不仅有体育和艺术类的各种社团,还组织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赛事和活动,比如艺术节、风筝节、校园小歌手大赛、三跳比赛等。”西安高新区第六小学六年级5班学生说道。
这样的有益探索不只是一两所学校的一枝独秀,而是呈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良好态势。在西安高新区第三十一小学,常规素质展演活动将班级团结有爱的精神风貌完美呈现;在西安高新区第五高级中学体育艺术节上,篮球联赛、艺术作品展、拔河比赛和趣味“阳光体育”活动在校园内掀起热潮;在西安高新区第四完全中学,“读书节”系列活动让师生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我与国旗合张影”“手绘中学地图”“我为自己画幅像”等特色作业展示活动丰富了作业形式,在寓教于乐中夯实了学生知识。
学生利用大课间练习特色体育项目“跳房子” 摄影 李晓曦
“特色校本课程如今已经成为同学们心中最喜欢的课,每一名同学都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一技之长,也收获了一份难忘的成长经历。”西安高新区第四完全中学校长董彩凤说道。
学生手工模型展示 供图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
如今,一系列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艺术活动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也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已成为各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近日,教育部在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工作会议”,西安高新区被正式确认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高新区2项基础教育成果获国家级奖项,并被作为优秀教学成果供各地各校推广应用。
成绩是对过去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策。“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最大民生工程,继续在高位均衡发展的基点上乘风破浪,办好‘有温度有品质’的高新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美好生活的需求。”西安高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道。(文 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