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2020年,随着蓝田县三官庙镇9个村剩余的未脱贫30户40人全部脱贫退出,由西安经开区负责该镇村的驻村联户帮扶工作第一阶段顺利收官。
回望驻村联户帮扶的这些年,西安经开区的帮扶干部们用行动践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庄严承诺,田间地头、村民家中……处处都留下他们的扶贫足迹。
产业帮扶让“空壳村”实现美丽嬗变
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蓝田县三官庙镇龙门村里,大家经常能看到一位年轻人冒着严寒和酷暑,行走在入户走访、帮助群众脱贫的道路上,这就是经开区驻村干部李海潇。自从接到了驻村帮扶的工作任务后,这个完全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城里人”,从给村民修锅灶和炕头,到走村串户了解情况,完全扎根乡村、融入乡村。为提升村民收入,他通过结合经开区以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相关工作部署,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为提升扶贫工作信息化,他发挥自己的网络技术优势,把村上的各种档案材料进行整理录入。近3年的时间里,李海潇获得了三官庙镇党委、龙门村党支部及龙门村广大贫困群众的认可,也让西安经开区驻村联户帮扶、对口帮扶及消费扶贫工作扎实推进。
李海潇只是经开区扶贫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自2019年7月,经开区累计派出工作队9支共27人,联户干部183人,结对帮扶183户462人。这些帮扶人员和干部遍访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一查一补两落实”“三排查三清零”“对标补短”工作,为推进帮扶村各项脱贫工作夯实基础。
为帮助扶贫村镇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实现致富增收,经开区围绕“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则,与蓝田县政府合作共建蓝田县农林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为当地建起“绿色工厂”;在杨顶村开展规模化养猪场项目,通过“小农户+集体经济”的方式,让这个曾经的集体经济零收入村,发展为今年已实现50多万元收入的经济提升村;一系列从“输血”到“造血”的精准帮扶项目,发挥显著减贫带贫机制和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
“农林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成后,为我们当地村民提供了60个就业岗位,高峰时期将会突破百人到基地务工。土地流转费,基地务工,将来还有分红,有了这三项收入,贫困户实现致富增收的梦想指日可待。”龙门村委会主任卜朋朋说。
2020年,经开区在之前的基础上,投入帮扶资金527万元,其中500万元专项用于9个帮扶村15个帮扶项目建设;27万元专项用于9个村精神文明建设,在镇政府的统一组织下,8个光伏发电项目、2个太阳能路灯项目、3个人居环境整治项目、1个养殖业和公共设施提升工程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
全区动员汇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涓涓小流汇成奔腾江河。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为加快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经开区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其中,扶贫办动员全区27家非公党组织、基层工会、学校参与扶贫工作,全年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帮扶活动69次。区工会通过开展“春节送温暖 爱心助脱贫”、夏送清凉活动为扶贫村镇送去慰问;区内9所学校通过“一校帮一村”帮扶活动,为村镇学校捐赠防疫物资、学习和生活用品;组织顶益食品公司、经发城运公司、经发基础公司等开展就业扶贫、招聘送岗位等扶贫扶志活动;建立消费扶贫工作群,发布蓝田县特色农产品清单,完成共计15.2万元的消费扶贫采购。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经开区的扶贫工作中,围绕扶志、扶智工作的要求,他们发动国有公司、公办学校、非公企业及社会力量,通过开展道德大讲堂、孝老爱亲板凳会、“星级农户”评选等活动,组织种养殖技术培训,因地制宜、着力破解困扰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求发展的瓶颈,实现了扶贫扶志活动常态化,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的做法。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虽然脱贫攻坚已进入收官阶段,但对于接下来的工作,西安经开区将落实“四个不摘”,坚持扶贫力量不减、帮扶关系不变,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脱贫后能发展、可持续,源源不断地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陈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