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辽塑研究保护修复取得新成果
1月14日,记者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获悉,该院正式发布了2020年度十项重点文物保护工作。
成功研发国内首套博物馆公共卫生防疫平台。研发国内首套博物馆公共卫生防疫监测系统,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荣获第六届“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推介活动 ”优秀奖、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两项。 该系统平台将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应用于防疫系统,在国内6家一级博物馆和国际博物馆日会场使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联合省内其他7家高校、科研院所成立陕西省黄河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及人才培养基地,办公室设在省文保院,开展微课题导师制、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并经多方沟通协调,成功搭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开展陕南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和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整理。受省文物局委托,该院联合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文物保护工程有限公司开展陕南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并开展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整理工作,填补陕西省陕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调查的空白。2020年12月31日,陕西省文物局公布全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名录”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753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0703件(套),摸清了陕西省现有革命文物家底。
创新文物鉴定鉴赏模式,不断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涉案文物鉴定网约化,民间公益鉴赏常态化。同时利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公益鉴定活动,将文物大讲堂、鉴定培训与媒体直播结合形成专家机构+媒体的2+1模式,真正做到了“文物惠民”,在社会反响热烈。
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取得丰硕成果。秦岭区域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秦岭区域共分布文化遗产12979处,该课题成果将为秦岭文化遗产资源进一步保护利用提供翔实、科学的基础资料。陕西省文物局于2020年11月组织召开“陕西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动员会暨培训班”,并启动陕西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作为专项调查牵头单位,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以及各市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具体开展调查工作。目前五支调查队克服严寒、冰冻、无路可行等种种困难,总计完成907处石窟中633处现场调查工作。
中外合作持续稳步推进。中法双方合作完成ICOMOS学术研讨会,公输堂项目组5名人员应法国ICOMOS邀请作为中方代表,在“公输堂彩绘木作保护研究”圆桌会议与国际文保专家进行论文发表、专题。中法茂陵石刻项目有序推进。与德国海德堡科学院历经五年时间共同合作、编辑完成《中国佛教石经·陕西省》第一卷,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以照片、拓片及扫描全记录的方式收录金川湾石窟东壁刻经的全部内容,并首次译为英文。
开展碑林博物馆石刻保护综合研究。完成碑林博物馆藏唐开成石经等珍贵文物病害及结构稳定性研究项目和馆藏石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现场修复工作于2020年5月8日正式开始,2020年11月9日结束,完成80件墓志石刻的保护修复。
召开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2020年理事会,圆满完成联盟轮值主席换届工作。在陕西省文物局支持下,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联合西安纸尚工坊纸质文物保护公司成立陕西省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研究中心,并举办首届书画保护修复培训班:聚焦纸质文物修复人才薄弱环节,打造研究到实践的保护研究平台。
三大辽塑研究保护修复取得新成果。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是国内唯一一家独立承担现存三大辽代塑像(辽宁义县奉国寺、天津独乐寺、山西大同华严寺)保护修复项目的单位。2020年,三大辽塑研究保护修复均取得新成果。
开展全国首次基层博物馆藏品日常保养试点工作。在商州区博物馆开展基层博物馆藏品日常保养试点,本次试点的成功,成为全国文博行业首次在市县级博物馆开展并完成的主动预防性馆藏文物保护工作。2020年12月3日,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会同商洛市文物局、商州区博物馆,对该馆藏品日常保养项目进行评估、验收并提交项目报告,标志着陕西乃至全国首次基层博物馆藏品日常保养试点工作圆满完成。(记者 赵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