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记回来了。”看到魏海平、翟大学和王金涛走进村口,村民们纷纷围过来打招呼,不一会村口路上已聚起了十多人。故人到访,让大山深处的红门寺村热闹了起来。
1月21日,西安高新区脱贫办魏海平等10人来到蓝田县辋川镇,分头前往原帮扶的红门寺村、天井村、南北沟村等7个行政村(原为10个村,后合并为7个),慰问原来的65户贫困户,并和村委会干部座谈,商讨下一步发展。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魏海平、翟大学、王金涛等人曾在红门寺村驻守两年,彻底改变了村子的贫困面貌。
见到老朋友,大家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谁家盖了新房,谁家添了新丁,村里又增加了大棚,村委会又要分红……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脸上洋溢着笑容。村委会干部介绍,红门寺村2020年共生产木耳1500多斤,每斤可卖50元左右;合作社代养的600多箱蜜蜂共产蜂蜜1500多斤,每斤可卖45元,所有利润都分给了村民。此外,村里还建起了30座香菇大棚,通过进一步丰富集体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增加大家的收入。魏海平听后开心地说:“驻村工作队撤走后,这是我第5次回村了,看着大家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2017年5月27日,西安高新区接到市扶贫办下达的帮扶任务后,20名帮扶队员24小时内集结完毕,前往蓝田县辋川镇开始帮扶脱贫工作。两年时间里,队员们驻扎在大山深处,用心用情帮助贫困户摘穷帽、挖穷根,实实在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历经两年时间,在帮扶干部的帮扶下,辋川镇实现了高质量“摘帽”,7个省定贫困村的18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4358.09元,贫困发生率降低了2.08个百分点……在魏海平、翟大学、王金涛等干部的帮扶下,红门寺村拉了宽带、修了水泥路、建了4座桥、装了130盏路灯,中蜂养殖、黑木耳种植、研学扶贫点等一批富农产业蓬勃兴起,村民收入节节攀升。
2019年7月,在圆满完成对辋川镇的帮扶工作后,西安高新区20名帮扶队员与乡亲们依依惜别。离别之际,魏海平告诉村民:“我们虽然不再进行帮扶,但只要村民有需要我们帮助和支持的地方,我们一定尽力而为。”他还向村民承诺,虽然他不在辋川了,但他还将继续帮助村民销售蜂蜜、木耳等农产品。
人走心不走,脱贫不脱钩。离开红门寺后,魏海平的微信朋友圈便时不时会冒出红门寺村农产品的广告,他还拿着驻村时拍的照片,向同事及亲朋好友卖力推荐。西安高新区在随后举行多场大型消费帮扶活动中,产自辋川镇的农产品都被纳入其中,如今,在西安高新区遍布全区的数百台消费帮扶专柜中,也能看到辋川的土蜂蜜和黑木耳。
当天,在与村民的交谈中,魏海平再次表示:“西安高新区的消费帮扶做得不错,大家有扶贫产品可以和我们联系,我们可以帮大家销售。”红门寺的干部和群众说:“高新的干部扶贫把苦下了,是帮扶蓝田县的榜样,咱红门寺村是蓝田的样板村。”(彭昌堤 通讯员 张静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