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消息:“十三五”以来,陕西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陕西自贸试验区 供图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
作为推动陕西改革开放的有力抓手,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陕西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为中国内陆地区在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与探索,让陕西这个既不沿边,也不沿海的内陆省份快速融入“一带一路”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不断推动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
“苗圃地”正变“创新林”
自贸试验区是制度改革创新的试验田、苗圃地,自诞生之日起就被中央赋予“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的使命和职责。对此,陕西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示范作用,努力形成一系列系统集成性强、含金量高的创新成果,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播撒“良种”。
自2017年4月挂牌以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已全面实施国家赋予的165项试点任务,累计形成创新案例463个,其中,“大型机场运行协调新机制”“‘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创新第三方医学检验检测实验室共享模式”“探索国际远程会诊和国际医生执业资格互认模式”等20项改革创新成果被国务院或国家相关部委发文在全国复制推广,53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在制度创新中,“减”是特色之一。以投资领域为例,2020年版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在内容上进行了精简,由2017年版95条措施减至30条措施,在更多领域试点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同时,陕西自贸试验区在不同领域实施了扩大外资占股比例、取消外资投资限制、取消股比限制等举措。
更短的清单,意味着外商投资准入门槛更低,能投资的领域更多,投资积极性也更高。这正是陕西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鲜明写照。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高新功能区 供图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
而“减”不仅体现在清单长度变短,还有投资管理和审批环节的精简。三年多来,陕西将229项省级行政管理事项下放(委托)自贸试验区办理,533项“证照分离”改革事项推进实施;企业登记注册实现全程电子化,登记办结时限缩短至0.5个工作日;推行“不见面审批”“一件事一次办”,企业注销实现“一网通办”,近300项涉税业务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创新推进“货站前移”“舱单归并”等24项监管服务措施,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和24小时通关,通关时间大幅压缩;在全国率先推出“微信办照”案例,企业营业执照最快半小时办结,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10分钟办结......
“减”的同时带来了“增”的效果:新设企业数量增长,进出口和吸收外资的增长。截至2020年12月底,陕西自贸试验区区内累计新增企业52380家(含外资企业579家),注册资本8923.38亿元(含外资企业注册资本30.18亿美元)。
创新举措频出,“增”的还有企业的获得感。在位于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高新功能区的施耐德电气设备工程(西安)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戴着口罩的工人们忙着装配各种型号的低压配电设备。这里是知名跨国企业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最大的工厂,其生产的低压配电设备年销量在施耐德电气全球排名第一。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陕西投资的几年间,西安分公司的产品种类和业务增长迅猛,连续4年年销售收入增幅在20%以上,这与陕西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发展政策密不可分。
三年多来,陕西自贸试验区这块试验田里“秧苗茁壮、果实丰硕”,从实实在在下放权力,到突破体制机制的限制,为深化改革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窗口。
“一子落”带动“满盘活”
制度创新的同时,陕西自贸试验区没有停下开放的脚步,而是通过加快投资领域改革,推进贸易监管制度改革,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运输走廊建设等举措,努力成为提升西北地区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
在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方面,西安海关出台16条措施助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2020年1月至12月,中欧班列“长安号”共开行3720列,是2019年同期的1.7倍,运送货物总重约281.1万吨,是2019年同期的1.6倍,其中中亚方向开行994列,欧洲方向开行2726列,开行量、重载率、货运量3项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此外,陕西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第五航权政策优势,持续加密航线航班,截至2020年12月底,累计开通国际航线92条,其中,国际客运航线77条,国际货运航线15条,通达全球37个国家、77个主要枢纽和经济旅游城市。
不久前,四川航空3U8227航班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加满35吨保税航油,满载货物飞往印度德里,这标志着西北保税航油业务在陕西全面开展。据了解,实施保税航油政策预计可为航空公司节约成本约1.2亿元。
保税航油业务是陕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也是陕西聚焦“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目标,完善开放功能、优化惠企政策的重要举措。随着该业务的启动,将进一步推动国际航线发展并带动航空关联产业发展,助力陕西构建“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国际航空网络。
位于陕西自贸试验区的企业生产车间 供图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
创新“加速度”,成就发展“超速度”。三年多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先后引入东航、海航、南航等14家航空公司区域总部,聚集圆通、申通、普洛斯等176个国内外物流企业和77个临空产业项目,临空经济规模突破100亿元;法国达能、西门子创新工业技术中心、施耐德(西安)创新技术有限公司、马来西亚凯尔库集团干细胞科技产业园等一批优质外商投资企业和项目在区内集聚建设;3家合资旅行社、15家生物医药科技类企业相继落户陕西自贸试验区,文化旅游、健康医疗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让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涌流,三年多来,陕西自贸试验区以不足全省1/1700的土地面积,实现新增企业数占全省新增企业数的1/14,创造了全省73%的进出口贸易额,吸引了全省3/5的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近1/2,成为我国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中的亮眼名片。
开放一子落,发展满盘活。身处“一带一路”核心区,陕西正在以自贸试验区为棋眼,在开放发展大棋局中沉稳落子,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文 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