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在展示他收藏的门票
人们平常大都会将用过的门票随手扔掉,但从小长在城墙下的“老西安”王源,热衷于收藏旅游景点门票,27年收藏门票超过了5万张,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着西安每一处景点的璀璨时刻。“每一张门票都藏着一段故事,可以从中感受到西安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
游玩的美好记忆打开“收藏之门”
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城墙、儿时记忆中的公园……在王源的门票收藏中,他分门别类系统整理出不同主题,据他粗略估计,收藏的门票在5万张以上。这些门票都是怎么来的呢?今年47岁的王源告诉记者,这些门票大多都是他曾经去过的景点或活动使用过的,有的是亲朋好友赠送。另外,他经常在周末去大雁塔、大唐西市、八仙庵的一些旧书摊以及南门外的松园淘旧门票。
他的门票收藏历史要追溯到学生时期。“1985年小学五年级的暑假,父母带我去宝鸡钓鱼台游玩,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门票也很精美。” 拿着门票爱不释手的王源,最终把它放进日记本里。
“我一直就有收集整理的习惯,收集可以说是从无意识开始的,真正开始有目标的收集是从1995年参加工作后。”最初作为“收藏小白”的王源对收藏门票热情很高,只要是自己没有的票,他都要想办法收入囊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才对收藏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逐步确定了以陕西省内景点门票为主,全国各地博物馆门票、磁卡门票为重点的范围。
门票变迁反映时代发展
翻开公园门票的收藏册子,记者看到,这里还专门梳理了西安早期的15座公园。位于大雁塔的清流园、曲江春晓园、西安盆景园和蔷薇园等,已经随着城市的发展消失了,公园原有的地方改造成了大雁塔南北广场、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和大唐不夜城。“部分门票的消失,正是历史进步的见证,现存的许多公园都免费开放了,说明随着国家在发展,政府为老百姓谋得了更多的福利。” 王源说。
王源年幼时在东梆子市街西门里头姥姥家长大,一直对城墙有感情,他的城墙系列收藏也是最为齐全的一个系列。翻看城墙不同时期的门票,票面值从过去的几分钱、几角钱,到现在的上百元不等,票面风格也大不相同。“上世纪80年代票面多有绘画、剪纸、雕塑艺术,简洁却又不失华美;90年代后,票面逐渐变成了精美的摄影照片。”王源说,门票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手绘版本的门票非常讲究版面设计和对称,有美感而且大方,现如今彩色印刷技术进步之后,门票上一般就直接印上景区照片,显得很千篇一律了,对于收藏者来说,似乎少了一些乐趣,不过这也代表了时代的进步。
每张门票背后都有故事
王源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奠基典礼的请柬是自己收藏的博物馆系列门票中的“镇册之宝”,不可思议的是,这张请柬当时是在旧书摊上一堆泛黄的旧纸张中发现的。这张请柬上清楚地标注定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下午三时,在小寨东路十二号举办陕西历史博物馆奠基典礼,落款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筹建委员会,并加盖了陕西省人民政府文物事业管理局的公章。
这些年,王源把门票收藏喻为考验人的毅力和知识储备的入场券,从侧面鞭策他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收集到一张稀有的门票之后,我会认真研究上面的图案,再通过一张张门票去查找当年的大事件,也可以说收集门票的过程是我和历史逐渐靠近的过程。” 王源说,了解得越多,越想好好守护这些历史文化。
“我觉得收集的目的除了留住历史,还有传递和分享历史的一面,这样才是收集的最大意义。” 王源除了收藏陕西旅游景点的门票,他还收藏了全国各地的门票,票小乾坤大、把玩乐趣多。“只要翻出这些门票,当年的事情仍历历在目。” 王源说,期待与社会力量开办门票公益展览,让门票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门票,从门票文化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文/图 记者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