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召开道路命名专家评审会
近日,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召开道路命名专家评审会,邀请专家点评讨论,研究审定道路名称。空港新城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贺键出席并讲话。肖云儒、薛保勤、李浩、李令福、赵林、王海等专家学者出席指导。空港新城党委、管委会、空港集团、城发集团领导艾晨、刘功毅、韩娜、刘军、王新、蒙彬斌、倪忠明、张绍春、邵建辉、田继红参加。
会议听取了空港新城道路命名方案的汇报,阐述了全国临空经济示范区道路命名情况以及空港新城道路命名的原则及总体规划。
此次空港新城道路命名共涉及110条道路,包括新命名道路100条(东西横向道路44条、南北纵向道路56条)及立交、桥梁4座,继续沿用道路名称6条。
在听取了空港新城道路命名方案后,与会的专家学者对方案进行了点评。
著名文化学者、艺术评论家肖云儒表示,空港新城针对此次道路命名的方案做到了统筹思维和综合考量,方案内容体现了空港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纵深。在接下来的道路命名方案制定过程中,应拥有国际视野,掌握好国际大都市与城市个性的关系,要体现好空港特有的临空特色,利用好中华文化内容和传播优势,注意路名的文化内涵应与实用亲民相结合,并保留挖掘好本地乡愁文化,在陕西“空中门户”彰显出空港新城社会发展进程和历史文化高度。
著名诗人、词作家薛保勤表示,此次空港新城的道路命名方案认知度高,取字准确,寓意深远。道路命名应注重对历史文化的提炼传承,要与现代城市特色、周边道路命名相匹配,要做到命名规范、雅俗共赏,让路名有出处、有文化,防生涩、防冷僻,适当使用数列命名道路,并扩展命名资源,可考虑使用历史名人命名,让市民、旅客“易记、易传、易解”。
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浩认为,道路命名应突出中国新发展时期的时代性,注意道路名称的读音和意义,确定命名规则,避免重复性和近似性,保留好本地老地名的指向性特点,发掘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避免与其他开发区道路名称雷同,用好路名这张“名片”,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旅客宣传好陕西。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史念海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令福说,道路地名是“当地人的脸面,外地人的眼睛”,它的命名应注意体现空港国际化大都市通达全球的元素,体现国际性。另一方面,应注意区域文化的传承,要与空港原先历史地名相结合,保护好“乡愁”。
陕西省行政区划编图资料馆党支部书记、馆长赵林表示,道路命名要特别注意用词用字规范和含义,让居民、旅客通俗易懂,并善用地标及指向性建筑命名,相关部门要做好底张、北杜老地名搜集,在道路命名中充分考虑居民感情,征求好公众意见。
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咸新区作家协会主席王海称,道路名称是地域文化水平和城市内涵的体现,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命名应考虑历史文化和本地故事的传承,促进空港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在听取了与会专家对空港新城道路命名的建议和意见后,针对下一步相关工作,会议要求,道路命名要突出文化和历史特色,讲好空港故事,深度挖掘本地村史和街镇发展史,在路名中留着空港“乡愁”。要雅俗共赏,规范科学,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化繁为简,让百姓“易懂、易记、易读”。要突出空港的地理和行业特色,以国际化的高度,认真研究梳理命名规则,打造好陕西“空中门户”的文化名片。
空港新城党委、管委会各部门,空港集团,城发集团,各街镇,各服务支撑机构,市政公司,文旅公司主要负责人参加。(通讯员 张季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