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消息:4月9日,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暨中国杨凌高标准农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约揭牌仪式在杨凌示范区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四方战略合作协议。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双方战略合作协议。“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和“中国杨凌高标准农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中心一公司”)揭牌成立。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四方战略合作协议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双方战略合作协议
陕西省副省长魏建锋作致辞发言,他表示,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生产,在新形势新阶段新任务下,杨凌示范区理应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陕西省副省长魏建锋作致辞发言
据了解,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将通过理论、技术、标准、产品等推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立足陕西、服务全国,提供不同地域、不同作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解决方案。中国杨凌高标准农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将合力打造“样板田”,推进高标准农田研究成果的落地实施、应用推广。“一中心一公司”的成立是杨凌示范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杨凌示范区全力打响中国耕地“保卫战”。
“中国杨凌高标准农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揭牌成立
在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与农业高新技术座谈会上,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表示,高标准农田是粮食安全之基,要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耕地保护及质量提升工作意义重大。《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中提出,要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8亿亩高标准农田。唐华俊认为,这给高质量农田建设与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为解决高标准农田“建在哪里””数量多少(质量状况)”“利用如何”等问题,天空地一体化的高标准农田信息获取技术采用多源卫星数据时空融合技术、卫星和无人机数据融合技术、众包地面数据标报技术进行数字化监测监管。这项技术能够解决复杂条件下农田数据时空不连续的问题,为建设保护高标准农田提供有力支撑。
随后,与会领导与嘉宾就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交流讨论,并对“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和“中国杨凌高标准农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揭牌成立表示祝贺。未来,“一中心一公司”还将面向世界,利用陕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优势和上合基地建设契机,参与上合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拓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国际影响力。(文/图 周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