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帕金森病日 唐都医院助力帕金森病人重返美好生活
来源:三秦网  |  2021-04-12 14:01:00

  “4.11世界帕金森病日”前夕,马阿姨前往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为植入体内的脑起搏器进行开机。随着医生操作手中的遥控器,马阿姨的帕金森病症状大幅度减轻,之前的蹒跚步履变得轻盈,肢体颤抖的症状也基本消失。她说“感到浑身都轻快了,好久没享受这样的轻松感觉了”。

  患帕金森病之前 她是“超级驴友”

  马阿姨今年66岁,退休后最大的乐趣是与老伴一起旅游,俩人先后去过30多个国家,感受异国他乡不一样的风土人情,生活多姿多彩,一直充满欢声笑语。

  6年前,她突然开始出现奇怪的症状:左手、左脚抖动僵硬,走路变慢。经过唐都医院王学廉教授详细检查,诊断为帕金森病,就一直服用药物控制病情。

  随着病情进展,马阿姨肢体僵硬、运动迟缓的症状加重,右上肢也出现颤抖,且左脚趾屈曲。日子久了,药效越来越差,她的步态障碍越来越严重,需要拉着老伴的胳膊才能走路,出现弯腰、低头、向前冲的现象。

  马阿姨说,病情十分严重后她就不太愿意出门了,因为每次出门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她一紧张,症状就会更严重。

  “这是献给未来的礼物” 

  通过查阅各种资料,马阿姨和老伴希望通过脑起搏器手术改善症状。3月中旬,王学廉教授团队为马阿姨实施了脑起搏器手术。看到术后开机效果很好,马阿姨的老伴很激动,他说:“自从她病情严重后,我们也很少出去旅游了,但只要这个病能治疗,无论多难都一定要治,我还要带着她一块走遍这世界的大好河山呢。非常感谢王学廉教授团队,让我爱人能好好走路,这个手术就是献给未来的礼物。”

  “患病这么多年,真的感谢我的老伴!他对我一直细心呵护,一直陪在我身边,共同渡过难关!”马阿姨动情地说。

  帕金森病有个“药物蜜月期”

  王学廉教授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帕金森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它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第三杀手”。

世界帕金森病日 唐都医院助力帕金森病人重返美好生活

  据了解,帕金森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是典型的慢性病,其起病隐袭、病程迁延、症状复杂、呈渐进性。作为一种终身疾病,帕金森病症状繁多,不仅有“抖、僵、慢、走不稳”等运动症状,还存在便秘、抑郁、智能减退、疲劳、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让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可能失去工作能力与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承受着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与负担。

  王学廉教授介绍,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外科手术、康复锻炼等三个方面。药物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则是在帕金森病程中特定的时间窗对药物治疗重要、有效的补充。

  患病早期,患者吃药之后运动功能几乎能恢复到和正常人一样,甚至周围人都看不出这个人患有帕金森病,这叫做药物“蜜月期”,一般会持续三五年。随着病情的进展,药效会慢慢下降,或者只有加大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药效,说明“蜜月期”将要结束了。

  随着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脑起搏器手术(脑深部电刺激、DBS)在治疗帕金森病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药物的蜜月期结束后,可以选择做脑起搏器手术。脑起搏器手术是药物治疗的有效补充,可以有效控制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如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姿势异常等,减少症状波动,对运动症状的控制长期有效,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王学廉教授说。

世界帕金森病日 唐都医院助力帕金森病人重返美好生活

  唐都医院神经外科1997年10月成立“帕金森病”专科病区,在国内率先开展“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1999年在立体定向毁损手术的基础上,唐都神外开展了第一例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并获得成功,至今已有20年多历史,共完成了数千例手术,为诸多功能性脑疾病患者减轻了痛苦,提高改善了生活质量,并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通讯员  刘婷婷  记者  阮班慧) 

编辑:王菲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