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北麓 他让失传的古法造纸复活了
来源:西安晚报  |  2021-05-10 08:55:04

【中首 陕西】在秦岭北麓 他让失传的古法造纸复活了

  蔡侯纸文化苑

【中首 陕西】在秦岭北麓 他让失传的古法造纸复活了

  蔡侯纸成品

  在秦岭北麓

  有这样一个村庄

  家家户户供奉着蔡伦

  村人祖祖辈辈以造纸为生

  这就是周至县起良村

  从里到外都透着

  树木、纸张的清香

  是这个古老村落的独有的气质

  循着舂捣声、石磨声……

  我们来到了起良村蔡侯纸博物馆

  探寻古法造纸的秘密

  退休教师再奋斗 只为古法造纸重现

  起良村,之前叫作“弃粮村”,地处秦岭北麓。村人祖祖辈辈都是以造纸为生,家里都供奉着蔡伦像。

  今年72岁的刘晓东,退休前曾是起良村小学的语文和历史老师。“在古时候,这里是不用交皇粮的,村里人人都从事造纸,也没有人种田,所以有了这个村名,之后慢慢演变成了现在的起良村。”他介绍,起良村历史上就因造纸而闻名天下。起良造纸源于汉末,盛于两晋,从那时起就是造纸“重镇”,曾为皇家造纸坊。到了1984年前后,由于受工业造纸的冲击,加上造纸原料采集困难,村里造纸的人纷纷转型,造纸手艺随之逐渐在村里失传。

  古法造纸是村里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怎么能说丢就丢呢?刘晓东看着心疼呐!退休后,本可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他却选择了扛起传承古法造纸工艺的大旗,押上了毕生积蓄,在村子里建起技艺传习所,请来了老艺人传授老手艺。

  这条路其实并不好走,传统工具和传统技术已经丢失。他没有气馁,动员有造纸经验的人按回忆复制工具,再一遍遍改进;带领老艺人们尝试一道道工序,再一次次试验。

  终于,在2010年3月16日,他以构树皮为原料,依靠蔡伦发明的古法造纸术,让“蔡侯纸”重见天日。

  36道大工序,72道小工序

  淬炼一张蔡侯纸

  “蔡侯纸”对原料的要求比较高,是以构树皮为原料,而且必须是秋末冬初落完叶子的构树才行。“蔡侯纸”的制作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是一个不停反复的复杂过程,要历经蒸皮、踏碓、切番、打浆、抄纸等36道大工序、72道小工序才能完成。各个环节都不能出错,一个小工序的失误都会影响到纸张最后的成品质量。

  “蔡侯纸”白皙透亮,经千年不腐朽。与普通宣纸相较,其纸质更为坚韧,墨色易晕染出色,落墨起色,能明显体现墨色变化。

  刘晓东说:“构树皮本身有药用,古法造出的纸不仅可以用来创作书画,还可以用来包点心、蔬果、中药,甚至是秦腔演员卸妆用纸。过去,村子里的土房糊墙糊顶棚就用这个纸打底,结实好用。治疗骨伤时的打石膏普及之前,也是用它抹上药贴合固定身体部位的。”

  简简单单的一张纸可以有这么多的用途与功能,这便是古法造纸的神奇与宝贵之处,也是现代工业造纸无法与之比拟的。

  脑洞大开

  熊猫粪便也能造纸?

  2016年,一位朋友对他说,看到了泰国用大象粪便做出来的纸张,“当地大象多,为了解决大象粪便的问题,他们做了大象纸这样的东西。他们不仅成功了,现在还成了当地的一个标志性物品。”刘晓东说,朋友给他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希望他能试试用我们的国宝熊猫结合古法造纸技艺,做出一种能够代表中国的“熊猫纸”。

  这个想法让刘晓东有些动心。古时候,人们也用过吃草的牛、马等动物的粪便造过纸,而大熊猫是吃竹子的,粪便内含有大量竹纤维,或许可以一试。于是朋友给他拿来了一袋子原料——大熊猫粪便。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在2018年做出了满意的“熊猫纸”。这种纸张不管是写字还是画画,都能行笔流畅顺滑,笔墨还不会在纸上晕开,“做出来才发现,这个纸一点都不亚于我们的蔡侯纸。”刘晓东称,不要看这个纸是用熊猫粪便制作出来的,一点都没有粪臭味,不仅如此,还有股淡淡的竹子清香。

  目前,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熊猫纸”没有向外售卖。他们制作出“熊猫纸”的目的是希望更多人知道中国有古老的造纸技术,直到现在依然还在传承。

  “大熊猫是国宝,造纸术是国粹,我们想把‘熊猫纸’做到全球化,带它走出国门,让别的国家的人更加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刘晓东说。

  在刘晓东十几年的不断努力下,起良村的古法造纸工艺被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他建立的蔡侯纸博物馆留住了文化的根脉,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历史的留痕,更使人们领略到精工造物的人生价值观。( 文/记者 王安迪 图/记者 李天瑞)

 

编辑:王菲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