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凤翔区陈村镇东街村:一定要把群众的事办好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1-05-26 16:56:56

  近日,走进凤翔区陈村镇东街村食用菌产业园,一座座香菇种植大棚接垄连片、屹立成排,大棚内摆满了整齐的菌棒,工人们正忙着剥除菌棒“外衣”,动作娴熟麻利。“在这里上班,离家近,还能照顾家里,一举两得。”来自紫荆村二组的王宝莲说。

  自园区建成以来,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进园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收益不少。这个占地14400多平米的设施大棚已然成为农民增收的聚宝“棚”。

宝鸡凤翔区陈村镇东街村:“一定要把群众的事办好”_fororder_1

香菇种植大棚

  “我们园区种植羊肚菌和香菇,从原料到生产再到销售‘一条龙’,效益还不错。”东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张红星说,这几年,国家对乡村经济扶持力度持续加大,村集体也要借风扬帆加快发展。

  东街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720亩,农业方面一直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产业较为单一。

  发展什么产业才能发挥土地效益,壮大集体经济,从而带动群众致富?自2018年4月份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张红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机会常常眷顾有心人。正当东街村一班人为找一个好产业一筹莫展的时候,张红星家邻居冯强林恰好从商洛回来了。冯强林常年在河南、陕南等地从事香菇深加工,每天打交道的不是香菇就是种香菇的人。

  “哥,香菇可是黄金产业啊!”两人闲聊之际,冯强林强烈推荐种植香菇。张红星意识到发展香菇种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心里开始盘算起来。但是,作为一个“门外汉”,当地的气候、土壤是否适合香菇种植,需要怎么样的技术支撑,如何运营,市场前景怎么样?摆在张红星面前的一系列问题,他必须面对。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带着这些问题,张红星带领村班子成员先后到河南三门峡、西安蓝田、渭南蒲城、宝鸡陈仓、太白、陇县等地参观学习人家的香菇种植经验,同时进行市场调研,对产业运营和前景做足了“功课”。

  “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才知道人家的产业发展那么好!咱要下大力气追赶哩!”取经归来,村上一班人信心倍增。

  张红星随后多次召集支委会和党员大会听取意见,同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经过充分的研究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发展香菇产业,并决定由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具体运营。

  产业确定下来了,运营模式也已敲定,资金问题迫在眉睫。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10月底,投资480万元人民币的6个设施大棚和库房、冷库、烤房、制作车间等配套设施全部建成。

  还缺周转资金,钱从哪里来?

  “党员干部必须带好头,我个人拿出8万元人民币,村班子其他成员每人拿出5万元人民币,总共筹到了30多万元人民币的资金。”张红星说,村上的产业就这样运转起来了。“综合季节等各方面因素,我们第一批种植的羊肚菌,效益还不错,刨除菌种、原料、人工等生产成本,总共赚了16万元人民币。”张红星说。

  初战告捷,东街村一班人并没有满足。16万元人民币全部投到产业上,用于改进水电设施,提升智能温控等。与此同时,他们静下心来分析,能不能把效益再提高,成本再降低。

  于是,他们又把目光放在了菌棒上。“要把集体经济做大做强,购买别人的菌棒不是长久之计。”张红星明白,菌棒的质量决定着香菇的品质,购买菌棒的成本较大、在质量上有时也不尽如人意。

  他们暗下决心,一定要生产出自己的菌棒。“去年的一次外出学习让我调整了思路,也让生产菌棒变成现实。”原来,2020年11月下旬,张红星参加了在咸阳召开的陕西省“抓党建、促振兴”培训班,期间邂逅了渭南市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徐建军,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张红星一有机会就虚心请教,拜师学技,后来还成为了朋友。徐建军不但邀请张红星去他们园区考察,而且还牵线搭桥,推荐三门峡市一家专门生产菌棒的公司派技术人员来东街食用菌产业园现场指导,传授经验。

  “从2021年3月份开始,我们开始自己买原料生产菌棒。目前,10万个菌棒已进入养菌转色阶段。”张红星说,第一茬香菇5月底就可以上市,目前市场行情还可以,预估产值在22万多元人民币。

  村上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发展,当地群众看在眼里,已经有人和村上联系也想种植香菇。“下一步,我们计划再建30个棚,扩大种植面积,生产更多高品质菌棒,把作务技术教给群众,带动更多的人增收致富,我们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一定要把群众的事办好。”张红星信心满满地说。(文/图 范宝军)

编辑:王菲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