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报道(吴宇婷): “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起县)。从此,吴起成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出发点。
在往后的岁月里,勤劳勇敢的吴起儿女积极发扬当年投身革命闹红潮的热情,用一双双勤劳的双手改变着生活,改变着城乡面貌。
盘活资源 壮大红色旅游产业链
位于吴起县城西郊,胜利山脚下的刘河湾村,因曾作为红军“兵工厂”而闻名。1936年6月,为了配合红军西征,兵工厂由陕西延川县永坪镇迁至刘河湾村,直到1937年3月,该兵工厂迁往延安前,这里都被视为陕北苏区的“工业中心”,可生产子弹、手榴弹、修理枪械等军用物资,为红军取得最后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刘河湾红色小镇民俗文化村航拍 供图 吴起县委组织部
如今在村子里还遗存着昔日的7孔窑洞,占地面积达300平方米。“我们村当时除了生产枪炮,还能生产被服、鞋袜、米面……红军在前方打仗可离不开后方的保障”。村中年近花甲的红色历史讲述人马广千提起这段往事,言语间有掩饰不住的自豪。
2020年,刘河湾村被中组部确定为“推动红色村庄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的试点村。就此,这座80多年前陕北苏区的“工业中心”迎来了乡村振兴浪潮中的一次历史蜕变的重大机遇。以“又到吴起镇”为主题的刘河湾红色小镇民俗文化村,在高楼林立、霓虹漫舞的现代化县城里,正在悄然崛起。
据吴起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光显介绍,刘河湾红色小镇民俗文化村依托红色文化、挖掘民俗文化、兼顾生态文化,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其中包含了“洞藏吴起”“长征落脚点”“老吴起传统餐饮区”“红色古镇1978”复原区四个部分。
“洞藏吴起”以住宿和体验为主。从外面看去是传统古朴的窑洞造型,但走进去却别有洞天。在这里,游客除了能住进地道的陕北民居,还能通过听陕北民歌、艺人说书,赏民间剪纸、刺绣等感受浓厚地道的陕北文化。
“红色古镇1978”复原区以20世纪70年代的吴起为背景,复原了“近代吴起”的地标性建筑,老吴起人的人民剧场、影剧院、百货公司等,设置了说书场、钱庄、杂货铺、打铁铺等一系列能反映吴起百姓生活原貌的建筑,满足了居民游客购物休闲的需求。
“吴起县百货公司”外观摄影 吴宇婷
走进吴起县百货公司,三位妇人坐在靠窗的位置上,拉着家常,手中的针线熟练地游走于鞋底上下。不远处的柜台上,陈列着她们制作的绣花鞋垫成品,52岁老板娘宗艳琴正熟练地向游客介绍绣花鞋、荷包、鞋垫、枕头上刺绣图案的美好寓意。
“刚进驻刘河湾村的店内不到一个月,毛利就达到了2万元,远远超过此前在城里经营店铺的收入。”来“吴起县百货公司”之前,宗艳琴在吴起县城经营着一家手工艺品合作社,社内直接成员有52人。“等民俗村发展起来,将会有更多游客来此旅游,我们的规模肯定更大了。”宗艳琴说,希望带动当地更多的姐妹在家门口就业,让大家过生更好的生活。
宗艳琴展示手工艺品 摄影 吴宇婷
挨着宗艳琴柜台的是售卖土特产的本地村民老刘。柜台上摆放着小米、黄米馍馍、以及其他几种本地杂粮,此前他主要靠在集市摆摊进行销售,收入很不固定。如今有了固定的摊位,每天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既不愁销路,还能借此宣传一下当地文化,每天还能按时回家,不用外出打工,老刘对目前的状态很满足。
据了解,目前刘河湾村参与在红色旅游产业链上的村民达187人,其中带动本村就业创业53人,包括3家农家乐,3户民俗变客栈,带动本村黄米馍馍、黄酒、豆腐等作坊6家,民间手工艺品3家,民间艺人12人。待2022年6月其全部建成后,将带动村里就业创业300人以上。
退耕还林 拓宽绿色生态致富路
“吴起的变化,我是亲眼看到的。从以前的荒山秃岭,到现在树多了,林密了,生态修复了,百姓的生活也更好了。”望着远处被葱绿的树木覆盖的群山,77岁的老党员蔺润甫说起当地发生的变化,感慨不已。
绿水青山生态吴起 供图 吴起县委组织部
1998年,吴起县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大胆地做出了实施“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强农富民”的逆向开发战略决策,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并于当年底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县整体封山禁牧,被誉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1999年,吴起一次性退耕155.5万亩。截至2020年底,吴起全县共完成国家上一轮退耕还林面积185.37万亩,完成市级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21.3万亩。
现在虽然耕地面积减少,但百姓生活却比之前更好。20多年来,吴起县全县累计退耕还林243.79万亩,林草覆盖率从1997年的19.2%提高到目前的72.9%;同期,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从812元增长到12022元。
刘河湾村依托当地优势,利用中组部红色村奖补资金,以”村支部主导、党员带头、村民参与”的形式,采取集体和个人入股模式,统一流转土地80亩土地种植袖珍苹果,打造果游一体采摘园,今年已经挂果,按市场价,袖珍苹果一斤可卖到10元,预计收入达20万元,承包的村民可分得一半。
果满枝头 摄影 吴宇婷
“今年果树正式进入挂过期,等到收益时,我可以获取五成收益。”2018年,刘河湾村村民孙军把6亩地以2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给村集体建果园。“日子越来越好了。”望着结着硕果的园子,孙军眼含笑意。
坡绿了,日子好了,百姓脸上的笑容也更甜了,一个宜居宜游、生态美丽的新吴起,正在不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