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消息:中兴通讯利用在西安高新区研发的5G设备主体及最新技术,助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在全国首次实现两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5G远程会诊;西安金磁纳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盒;西安泰豪红外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红外测温热像仪可大批量快速监测人群体温,并向全国多个省份的数十座城市提供了近千套红外测温热像仪……这是西安高新区的硬科技企业为助力全国疫情防控交出的一份漂亮答卷。
“硬科技主要是指事关国家战略安全和综合国力的重点产业链上的关键共性技术。硬科技不仅是技术应用,更多的是提倡一种精神,一种志气,提倡科研工匠精神。今天我们做硬科技,不仅需要科研长期投入,也需要耐心的资本去支持长周期的科技创新。”硬科技这一概念的首创者、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表示,发展硬科技,关键还是要牵住成果转移转化这个牛鼻子,打通创新链条的“任督二脉”,特别是需要有产业化的格局和思维,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
2013年,在米磊的努力下,西安高新区联合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专注于硬科技投资孵化的平台——中科创星,发起设立了国内首只专注于硬科技领域投资的天使基金,致力打造以“研究机构+天使基金+孵化器+创业培训”为一体的科技创业生态网络体系,为科技创业者提供专业、深度、全面的创业孵化及融资解决方案。目前,中科创星投资了331家硬科技企业。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和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窗口,西安高新区成立以来,聚集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为发展硬科技夯实了根基。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先后发布《西安高新区硬科技产业规划》《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于支持重大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政策》等政策,全力支持硬科技产业化发展。
作为硬科技的策源地,西安高新区为确保企业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举、规模壮大与能力提升并重,建立起“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的硬科技企业梯度成长培育体系。除了建立梯度成长培育体系,针对科研创业人员在经营企业方面的弱项,高新区还推出“技术经理人模式”,全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融资难”“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此外,高新区首个硬科技孵化平台——中科创星,成立了专注硬科技投资的基金,设立了创业培训、政策咨询、融资服务等一系列科技创业服务项目。
适宜的“土壤”和“气候”,让硬科技产业在西安高新区加速聚集,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西安高新区已聚集了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硬科技产业。诞生了超宽禁带氧化镓功率器件、超高强韧镁基复合材料、物联网核心芯片等业界领先硬科技成果,吸引海创园项目、奕斯伟硅产业基地、比亚迪智能终端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据统计,近3年来,西安高新区累计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1100余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余家;推广“西光模式”,累计培育硬科技企业305家。
“做投资必须是要投资未来,要有前瞻性。做科技成果产业化,既要有实践,又要有理论,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做得更好。而做硬科技,是双重价值的,既能创造社会价值,又能给国家解决问题,还能创造经济价值,带来回报。”米磊表示。这些企业,很多都是来自中科院。中科院是中国科技的国家队,有很多顶尖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我们首先要把中科院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做好,然后把成功经验再推广到更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未来几年,西安高新区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和生命科学四大领域,实施包括第三代半导体、光子技术与产业、5G和云计算、航空航天等在内的八大强链行动。到2025年,硬科技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硬科技企业超过3000家,研发投入强度达15%,硬科技技术成交额达1000亿元,硬科技上市企业超过30家,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示范区。(文 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