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百年,续新章“陕”闪红星耀中国】走进铜川感受红色基因 看老区人民美好生活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1-06-25 10:07:34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6月23日,“追忆百年岁月 续写伟业新章”行进式调研采访团走进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陈炉古镇。陈炉古镇位于铜川市印台东区东南方向20公里处,因“陶炉陈列”而得名。这里是中华古老名窑——耀州窑的发祥地之一,是国内唯一遗存的“炉火千年不绝”的耀瓷烧造基地,更是一片红色革命热土。

  作为一座千年陶瓷古镇,陈炉兴盛于明清,其"炉山不夜"的昔日景象被喻为潼关八景之第一景,现已形成规模最为庞大的耀瓷基地。古镇三面环山,瓷民生活区、交易区与瓷器生产区功能分区明确。典型的黄土丘陵残塬地貌造就了古镇"密如蜂房"的窑洞民居群,而作为废旧利用的匣钵和黑缸成为古镇最为显著的装饰元素,极富地域特色。

      深入陈炉古镇看千年瓷都匠心传承

(是国内唯一遗存的“炉火千年不绝”的耀瓷烧造基地 附链接)【忆百年,续新章“陕”闪红星耀中国】走进铜川感受红色基因 看老区人民美好生活_fororder_100

  陈炉古镇"密如蜂房"的窑洞民居群

  盆罐垒墙,瓷片铺路,脚踩着瓷片路,沿着一排排瓦罐墙漫步其间,瓷韵盎然,风物无限,一道光影斑驳的砖墙,一段瓷片铺就的小巷,仿佛是穿行于历史的时光隧道。

(是国内唯一遗存的“炉火千年不绝”的耀瓷烧造基地 附链接)【忆百年,续新章“陕”闪红星耀中国】走进铜川感受红色基因 看老区人民美好生活_fororder_图片101

  陈炉红军小学

  沿着古镇中心走,有一所陈炉红军小学,这里是全国三十余所红军小学之一,学校里设有“贺龙元帅奖学纪念碑”和“红二方面军在陈炉”展室,记录和讲述着陈炉镇上的革命岁月。

  1937年2月6日,贺龙、关向应率红二方面军移驻陈炉镇,在这里建立党的组织,成立“工人抗日救国会”,改良瓷业。当时适逢寒假,便将指挥部放在了当时的县立第二高级小学(现为"陈炉镇中小学")。寒假过后,因担心影响到学校上课,贺龙便将指挥部搬到了村民家里。

(是国内唯一遗存的“炉火千年不绝”的耀瓷烧造基地 附链接)【忆百年,续新章“陕”闪红星耀中国】走进铜川感受红色基因 看老区人民美好生活_fororder_图片102

  陈炉红军小学中的纪念碑

  红二方面军在陈炉两个多月的整训,有力的促进了全军上下转入一致抗日和抗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做好了政治思想和军事准备。陈炉镇成为红二方面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红二方面军在中国革命转折的关键时期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革命事业作出了不朽的业绩,也把宝贵的红军精神深深渗透在了这方土地。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八十余载后,铜川市印台区学党史、开新局,不忘初心,积极为民办实事。今年以来,铜川市印台区推出办实事项目清单310项,完成139项,建立便民惠民举措和长效机制94项,解决了小区停车场扩建、乡村“便民桥”、排水渠整修等一批群众关心的“身边事”,让群众真实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千年古镇炉火不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近年来,铜川市印台区用活红色资源,深入挖掘革命史,弘扬革命精神,编印了《印台革命斗争简史》,区委专题研究提升红二方面军在陈炉活动旧址红色教育基地,推进红色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现如今,王家瓷坊、李家瓷坊、许家瓷坊等各类瓷坊的招牌依旧明亮,千年古镇迎来大批的省内外游客,陈炉红军小学的小学生们正茁壮成长,续写未来新篇章。

  旧貌换新颜,走进王益区育才小区看老区新变化

  6月24日上午,采访团来到铜川市王益区老旧小区改造示范点——育才小区。

  王益区作为铜川市老市区,因煤而兴,先矿后市,由于过去城市规划不到位,基础设施欠账多,老旧小区占比高。全区现有老旧小区195个,建筑面积195.9万平方米,涉及群众2.86万户,普遍存在“建筑设计落后、房屋年久失修、基础设施老化、物业管理缺失”等问题,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2019年以来,在铜川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铜川市住建、财政部门等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王益区抢抓陕西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区县机遇,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坚持“拆、改、补、增、引”多措并举,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截至目前,王益区全区共争取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5个,48个已经开工建设,其中7个小区已完成改造,11个小区完成工程量90%以上,其余7个小区正在拆除违建、办理前期手续,城市更新全面提速,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是国内唯一遗存的“炉火千年不绝”的耀瓷烧造基地 附链接)【忆百年,续新章“陕”闪红星耀中国】走进铜川感受红色基因 看老区人民美好生活_fororder_图片103

  王益区改造后的居民区

  王益区红旗街道党委书记梁鑫介绍,为了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王益区做了很多尝试。一是“强”引导、高起点统筹推进,王益区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制定出台了《王益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十条措施》,成立了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区政府班子成员包抓镇办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机制,全区上下20个部门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形成了“区级统筹、部门联动、镇办参与、全面动员”的工作格局;二是“谋”规划、高标准包装项目,王益区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压茬推进”的思路,建立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库,计划用五年时间,总投资 18.1 亿元,改造195个小区,涉及2.86万户群众,696 栋居民楼,改造面积达到 195.82 万平方米;三是“严”监管、高质量实施改造,王益区把工程质量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生命线,整合楼体改造、室外配套和建筑节能项目资金,动员产权单位、专营单位和群众业主共同出资,为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四是“重”民意、高品质回应关切,王益区把群众所需所盼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关键,坚持“实施前民意调查+过程中居民参与+改造后民意监督反馈”工作机制,居民代表全程参与改造,最大限度争取群众支持和理解;五是抓“双改”、高水平服务群众,王益区把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多方联动机制,组织引导群众和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配合参与改造工作。

(是国内唯一遗存的“炉火千年不绝”的耀瓷烧造基地 附链接)【忆百年,续新章“陕”闪红星耀中国】走进铜川感受红色基因 看老区人民美好生活_fororder_图片104

  王益区红旗街道党委书记梁鑫给采访团介绍相关情况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让王益区焕然一新,更让老区人民的生活更加便利。

  探访军台岭村,体验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的美好结合

  6月24日下午,采访团来到铜川市王益区王益街道军台岭村红色军台岭战斗遗址。

(是国内唯一遗存的“炉火千年不绝”的耀瓷烧造基地 附链接)【忆百年,续新章“陕”闪红星耀中国】走进铜川感受红色基因 看老区人民美好生活_fororder_图片105

  军台岭战斗纪念碑

  红色军台岭战斗遗址位于铜川市王益区王益街道军台岭村东南方向,距市区约10公里,海拔1340米,地形险峻、山势陡峭,居四周群山之顶峰,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建有军台岭战斗纪念碑、主碉堡、战斗浮雕、观景凉亭、停车场等,硬件设施完备。

(是国内唯一遗存的“炉火千年不绝”的耀瓷烧造基地 附链接)【忆百年,续新章“陕”闪红星耀中国】走进铜川感受红色基因 看老区人民美好生活_fororder_图片106

  军台岭风景区的雕塑

  近年来,依托军台岭战斗的红色文化资源,军台岭村深挖军台岭战斗精神内涵,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专业化、系统化、特色化的爱国主义现场教学,设置有“看、走、宣、听、唱”的五环模式,开发了《巍巍军台岭》《军台岭下的老兵鲁福增》《我的父亲郭恒全烈士》《听我来讲军台岭》等精品课程,综合运用体验式、访谈式、激情式等教学方式,形成阵地建设良好、课程体系完备、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手段先进、管理科学规范的教育特色模式。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来到这里,追寻先烈足迹、学习战斗历史、重温入党初心,将信仰之根深深地植入心间。

  军台岭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吸引外地游客慕名观光的同时,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在军台岭村,农闲时节村民都会就近在家门口打零工,收入较之前提高了很多。

  近几年,军台岭村在村庄“绿化、亮化、美化”上下功夫,选取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红叶李、漆叶树、松柏等树种,主干道全部绿化。村上还将闲置土地利用起来,建设了8处广场,争取每个村民小组的村民都能就近活动锻炼。通过大力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军台岭村的村容村貌以及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从一味蛮干到用巧劲儿,军台岭村实现了华丽转身,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村”“国家森林乡村”“省级旅游示范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铜川市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

  军台岭村率先在全区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7年军台岭村被王益区列为“三变”改革试点村,按照“1+1+N”即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若干集体经济经营主体产业发展思路,以资源禀赋为依托,筹建了王益区红色军台岭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铜川军聚盛种养殖有限公司、铜川岭创劳务分包有限公司,建成集中连片苗木花卉基地70亩,种植金银花130亩,栽植密植桃50亩,引进了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吉瑞元食品有限公司的肉兔繁殖项目,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趟开了路子。(文/图 吴明玲)

编辑:王菲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