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太白:追赶超越正当时 “慢城”太白跑出“加速度”
来源:陕西日报  |  2021-07-12 17:39:24

(转载)宝鸡太白:追赶超越正当时 “慢城”太白跑出“加速度”

群众收获高山蔬菜

  原标题:追赶超越正当时“慢城”太白跑出“加速度”——太白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80多年前,红军在位于秦岭深处的太白开展游击战,他们书写标语,宣传革命,发动群众,在太白留下了宝贵的长征精神。如今,太白人民传承先辈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深入推进“四县”建设,开创创先争优、奋勇赶超的生动局面,脱贫摘帽顺利实现,全域旅游加速崛起,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脱贫攻坚交出高质量答卷

  谈起现在的日子,太白县鹦鸽镇六家村村民秦根苗笑得合不拢嘴。这几年,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养起了猪,发展起了五味子等经济作物,不仅彻底摘掉了“穷帽子”,还住进了新房,娶了媳妇。“政府给予贴息贷款,每头猪还有600元的补贴,这么好的政策,只要我勤快,自然就能富起来。”秦根苗笑着说。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太白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扎实开展精细精确的“绣花”式扶贫。“十三五”期间,太白县实现2915户936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37个贫困村有序退出,2019年5月陕西省政府批准太白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太白县累计投入扶贫领域全口径资金14.71亿元,实施产业、基础设施项目1130个,扶持3179户贫困户发展中长期产业。

  在此基础上,太白县探索推进农村“飞地产业”扶贫、光伏扶贫等多种集体经济,推行“八带模式”,采取“三查四联五重”举措,执行控辍保学“七长”负责制和“双线”责任制,实施“雨露工程”,构筑“5+1”健康政策体系,推进“5321”干部联系帮扶“双轨”工作机制等,使全县贫困镇村的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人人住安全房、户户吃安全水、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全面实现。

  特色产业点燃发展新引擎

  6月11日下午5时,一辆载着4吨高山蔬菜的冷藏车从太白县绿蕾农业专业合作社出发,开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这批蔬菜明天就会出现在香港市民的餐桌上。”合作社负责人艾科平说,“我们种植了红叶生菜、罗马生菜等高山蔬菜1500亩,每年销售供港特色蔬菜1510吨,实现年产值960万元。”

  太白县绿蕾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太白县特色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太白县立足产业发展布局,大力推进“优菜、扩莓、培葡、壮蜂、育菌”增收计划,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使果蔬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跨越。全县建成蔬菜漂浮育苗点55个,育苗1.5亿株;引进以色列、日本等7个国家的先进技术,建成国际高端海升莓类示范园;全国首家“高山蔬菜研究院”在太白县落地。目前,太白县新建现代农业园区20个,发展7.1万箱中蜂、1800万袋食用菌、10万亩蔬菜、3500亩莓类、1000亩冰葡萄,走出了一条产业绿、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聚力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太白县紧盯“中国达沃斯、仙境太白县”定位,大视野、大手笔谋划“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建成青峰峡国家4A级森林公园,引进总投资15亿元的西北地区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鳌山滑雪场等重大项目,使冰雪运动成为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的“增长极”;成功举办中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全国大众冰雪季滑雪公开赛等40余项重大赛事;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2个,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省级旅游示范县。“十三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35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百亿元。

  夯实基础城乡焕发新气象

  硬化道路、清运垃圾、清理杂草、改造路灯、栽种绿植花卉、整村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这几年,太白县咀头镇白云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交通方便了,环境变好了,生活过得更舒坦了。”46岁的白云村村民李翠娥说。

  “十三五”期间,太白县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治理河堤126公里,投资2.85亿元建设石沟水库、龙王河水库等工程解决城区居民季节性缺水问题;建成镇村集中式标准化水厂、村组净水消毒设施,升级城乡高低压线路216公里,建成通信基站269个;建成彩色自行车专用道9.3公里,投放公用自行车70辆,在县城开行2列慢城小火车,开通公交线路3条;实施虢川河生态旅游度假区、智慧城市展馆等43个重点城建项目,扎实推进城市景观、绿化亮化等项目建设。

  同时,太白县建成投资93.3亿元的太凤高速公路,推进“交通+扶贫+旅游”融合,打造绿色生态旅游通道、红色教育旅游通道和全域景区建设项目关键节点;完成县城北入口、姜眉公路、潘太公路、太洋公路改造,有序推进投资123亿元的眉太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

  此外,太白县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全民绿化行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91.96%;优化整合自然资源,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勘界立标,建成国家森林乡村4个、国家级生态镇3个、省级生态镇7个;深入推进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大保卫战,建成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程,地表水出境断面全部保持国家Ⅱ类水质标准,实施清洁能源替代4227户,年均空气优良天数超过330天。

  本报记者 田锡超

编辑:王菲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