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消息:7月16日,在距离十四运会、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开幕不到一百天之际,在十四运会西安市执委会的组织下,西安市足球协会裁判委员会荣誉主席孟春,国家残疾人乒乓球队原教练、国家残联乒乓球队原主教练郭西京,陕西省退役射击运动员贺清礼等三位陕西省体坛名宿接受了媒体采访。
荣誉的背后是无尽的付出
陕西省退役射击运动员贺清礼接受采访 摄像 李家宁
“当时备战,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为国争光。”贺清礼回忆起1965年他参加第二届全运会时的场景时说道:“比赛前我们还是很紧张的,但是射击是打精度的运动,情绪不能激动。”
当年贺清礼和其他三位队友一起去北京参加第二届全运会,他们代表陕西,出战男子团体射击比赛。那时的贺清礼刚满十八岁,在最好的年纪里,获得了那次比赛最高的荣誉。40靶卧射,他们打败了北京队、上海队、解放军代表队等,获得了男子团体射击比赛的冠军。那是陕西射击队的第一块全运会金牌,他们实现了零的突破,甚至刷新了当时的全国纪录。
荣誉的背后,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努力训练。那时的训练条件很是艰苦,训练的场馆,只是简单搭了个棚子,前后透风。“人的心脏对射击的稳定性有影响,所以为了打精度,我们夏季训练,再热的天气也得穿着棉衣棉裤,套着棉大头鞋、戴着棉手套,每次取下来都挥汗如雨。”贺清礼回忆道:“冬天更是不好,每次训练完,我们的手臂都是发青的。因为端步枪的时候,要用皮带勒着。这样胳膊血液就不流通了,左手就发青。”十四斤的步枪,一旦端在手上了,就不能放下;他们一旦趴下开始训练了,再冷的天也不能起来。
“比赛中要沉着冷静,每一枪都要对全队负责。”这是贺清礼当年比赛时的想法,也是如今他想对即将参加十四运会的陕西射击队的叮嘱。现在的训练条件变好了,训练方法也更专业了,贺清礼希望,在今年的十四运会上,陕西射击队能再创佳绩。“希望能夺得冠军!为陕西人民争光。”
生活条件一天天地变好,体育设施也越来越完善,现在的运动员们有了更好的训练条件,贺清礼对此感到很欣慰。当年的经历让他一直保留着运动健身的习惯,如今的生活环境让他的这一习惯能得到更大的满足。他笑着说:“西安提倡全民全运,每个小区、马路边、公园里面都有体育设施,国家很重视,人民很满意。”
因为热爱 所以抓住每一次机会
西安市足球协会裁判委员会荣誉主席孟春接受采访 摄影 李家宁
今年80岁的孟春,虽然没有作为运动员参加过全运会,但他曾多次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在多届全运会的赛场上,国家体委科研统计队伍成员、裁判员、足球教练、秘书组成员……从第一届全运会到第六届,面对不同的身份,他怀揣的是同样的热忱。
“这个工作是我自己一生最大的热爱,我的朋友、领导以及基层群众的支持,让我觉得越干越带劲,问心无愧,这一辈子没白过。”与体育结缘,他说这是自己最大的幸运。孟春拿出一张照片,那是他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指导西安足球队训练时的合照。他兴致勃勃地指着照片上的每个人介绍,仿佛所有故事都发生在昨天。
1980年5月孟春(第二排左三)与朋友指导西安足球队时留念
但孟春也是有遗憾的。每一次比赛后,裁判员们都会合影留念,但作为足球运动员,他没有留下一张自己在赛场上踢足球的照片。他经历过体育训练最艰难的时期——“当时这个体校里边没有场地。篮球教练在马路上运球;足球比赛,因为场地不够用,几个队集中在一块儿,像下饺子一样;武术队也就那么一块小地方;体操的场馆,条件也是非常差的,没法和今日相比……”但一届又一届的全运会,让他看到了体育事业正蓬勃发展。
如今,他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他始终关注着十四运会的进展。“办好这次全运会,今后才可能有更多的比赛在陕西、在西安举行。我觉得我们陕西人能做到。”孟春自信地说到,“西安是周秦汉唐十三朝古都啊,今天办个全运会,这只不过是锦上添花,我希望这个花能够开得更旺。”
体育带给残疾孩子自信人生
74岁的乒乓球国家高级教练郭西京老人,16岁进入专业体育队,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担任体育教练,郭西京与乒乓球的缘分延续至今已达50余年。
国家残疾人乒乓球队原教练、国家残联乒乓球队原主教练郭西京接受媒体采访 摄影 潘睿
“我至今已经带过10届残运会了,今年是第十一届,到了陕西。”谈起此次全运会在陕西举办,郭西京语气加重、充满自豪。2003年退休后,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残疾运动员的培养上。如今,经她手脱颖而出的国家队运动员已逾50人,在连续几届残奥会上都斩获优异成绩,其中就有在亚洲残运会、世界锦标赛、残奥会、全国残运会上共斩获30余枚奖牌的杨倩。郭西京也曾训练过汶川钢腿女孩王睿。
“我们正常人虽然不能够感同身受,但是我们肯定可以想象到,同样的运动,残疾运动员要在台下付出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郭西京说,她曾经有个队员带假肢,每天训练,假肢都会把大腿磨得鲜血淋漓,但是这名队员也只能是晚上回去卸了假肢上药,第二天继续训练。
“我很心疼这些孩子,但我知道体育可以改变他们的人生,帮助他们塑造自信、塑造强大的灵魂,甚至于改变他们的生活条件。”谈及为何会致力于残疾运动员的培养,郭西京如是说。
“现在我们队里很多孩子,因为从事了体育,他们不再自卑,他们也不再在意别人异样的目光,他们都变得自信且阳光。而且他们的家庭,也因为他们从事了体育,而变得条件越来越好。”在郭西京看来,残疾运动员的心态与常人无异,这都归功于运动能够平衡心态、磨练意志,竞技运动培养人的拼搏精神,也能够让人在运动中疏导身心。
“今年我有几名队员要参加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我希望他们能够正常发挥,取得不错的成绩。今年争取拿到两块金牌!”谈及对即将举办的大赛的期望,郭西京目光坚定地说道。(文 潘睿 李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