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则是让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的源动力。而针对这一源动力,陕西作为科教资源大省,却存在着自身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的“老”问题。
为了开新局、去沉疴,3月30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在西咸新区召开。意在立足陕西、放眼全国、辐射丝路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以下简称“秦创原”),既是一个面向新阶段的新事物,也是一个解决“老”问题的新“药方”。
“秦创原就是要探索如何让科教与产业结合,把科教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西咸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 供图 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
“人才链”:让“两链”融合无缝隙
无论是创新链的突破拓展与加固,还是产业链的延伸转化与升级,实质是“知识链”“能力链”的较量,都离不开“人才链”的配套支撑与协同。
对此,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强调,要打造“三支队伍”,即“科技经纪人”队伍、“科技家+工程师”队伍、“新双创”队伍,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不难发现,“三支队伍”各有侧重,分别瞄准寻找挖掘科技成果、转化“变现”科技成果、“孵化”壮大科技成果,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解决“两链”融合“两张皮”上,发挥“千里眼”“催化剂”“培养皿”的作用。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供图 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
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的西咸新区,一直将育才、引才放在创新城市发展的首要位置,尤其是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为代表的“高端人才深水港”,给足了西咸新区以及秦创原足够的发展底气和想象空间。
在打造“三支队伍”过程中,西咸新区通过成立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为科技经纪人团队抓成果转化、产业链招商做好配套保障,支持经纪人团队聚焦主业;依托各类创新平台,探索与西安交通大学、企业采取共聘方式组建一批“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打通创新链“堵点”;联合各高校通过宣传动员和政策套餐,鼓励和支持校友企业来西咸新区落户发展,吸引大学生聚集在西咸新区创业就业,在西咸新区打造一支“新双创”队伍。
以“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为例,西咸新区与西安交通大学建立高端工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尝试以学校实验室、工程中心为载体,培养一批工程化人才;通过依靠优势产业吸引科学家和依靠科技成果配置产业工程师两种方式,加快建立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团队。
“让高端人才能够不断的溢出科技、产业方面的创新成果,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西咸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所言,正是对西咸新区依靠“人才链”破局“两链”融合实践的总结。
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翱翔小镇 供图 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
“平台链”:让“两链”融合不悬空
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定位,秦创原是以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为目标的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西咸新区是这一总平台的总窗口。
既为窗口,就要精彩。自秦创原成立以来,西咸新区围绕秦创原总窗口定位,以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主线,以“两链融合示范区、科技成果产业化特区和创新创业首选区”为愿景目标推进各项工作。在这过程中,西咸新区一手聚人才、一手搭平台,让人才这一创新发展的基础性要素在总窗口聚集,让平台这一各类创新要素的承载之地在总窗口设立。
“我们希望三年要在总窗口聚集50个创新联合体,还要聚集大概2000家科技型的中小微企业。另外,我们要围绕西安交大等陕西的理工类院校,帮助1000个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公司。”西咸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这些联合体、企业犹如一个个子平台,构成了西咸新区在秦创原总平台上的“平台链”。
西部云谷 供图 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
今年上半年西咸新区共新增科技型企业120家、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并注册企业68个,新引入孵化器8家、专业服务机构38个,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21家,2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具备认定条件。同时,西咸新区与陕西省人才办共同打造秦创原高层次人才发展试验区;与多家重点省属国企对接建设新型研发平台、创新中心;与陕西省金融监管局联合建设秦创原国际化路演中心等。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下,西咸新区正在孵化众多的各类特色鲜明、优势凸显、需求明确的创新子平台。这些子平台,既是高校科研机构依托自身科研优势、激活科技工作者的“研发基地”,也是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求、直面技术痛点的“攻关阵地”,还是创业者让创意变成产品、让论文专利变成营业执照的“梦想高地”。
在西咸新区的统筹布局下,各类子平台各自发力、多方合作、耦合成链,“平台链”支撑创新链、产业链,让“两链”融合不悬空。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西咸新区围绕秦创原干得扎实、看的长远。正如西咸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所言:“眼下,我们是希望把陕西既有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优势发挥出来,把陕西的科教资源激活,也希望把全国最好的科教资源在陕西转化落地。同时,依托陕西能够辐射‘一带一路’的优势,未来希望把国外好的科技优势资源转移到中国西部,让西安、陕西成为西部的科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