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易俗社文化街区:老物件演绎秦腔“前世今生”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1-11-07 16:26:49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秦川秦腔阔,兴至时酣畅淋漓,情深处委婉缠绵。秦腔是刻在陕西人血脉里的文化,更是陕西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隐藏在钟楼片区、拥有百年文化历史的西安易俗社,是陕西“秦腔最高学府”。2020年底,为迎十四运会,打造城市文化轴建设,保留城市记忆和传承城市文脉,用好用活丰富的秦腔文化资源,易俗社文化街区有机更新项目应运而生。

探秘易俗社文化街区:老物件演绎秦腔“前世今生”_fororder_图片5

中国秦腔博物馆一角  供图  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

探秘易俗社文化街区:老物件演绎秦腔“前世今生”_fororder_图片6

五十年代秦腔表演剧照  供图  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易俗社百年博物馆展品征集工作组

  易俗社文化街区是一个以“秦腔文化”为灵魂的浸入场景式文化街区。其中,中国秦腔博物馆、易俗社百年博物馆成为游客了解秦腔历史、文化的重要输出端口。近日,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来到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通过探访秦腔老物件来探知秦腔的历史。

  一把板胡和百年易俗社

  二胡、板胡、唱片、剧本……在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一件件有着年代感的老物件排列整齐有序,散发出历史的韵味。

探秘易俗社文化街区:老物件演绎秦腔“前世今生”_fororder_图片7

中国秦腔博物馆中展出的乐器  供图  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

探秘易俗社文化街区:老物件演绎秦腔“前世今生”_fororder_图片8

百年秦腔板胡制作世家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亲民捐赠的百年板胡   摄影  潘睿

  “这个板胡跟易俗社渊源不浅。”秦腔艺术博物馆、易俗社百年博物馆展品征集工作组工作人员牟栋指着板胡说道。

  这把板胡是百年秦腔板胡制作世家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亲民送到牟栋手里的。“当时我们展品征集的消息刚一放出,王亲民老先生就联系了我,说他有个板胡要捐给我们。这把板胡年龄和易俗社一样大,是当时易俗社创始人孙仁玉找到王亲民的父亲王彦芳,为易俗社制作的。”牟栋回忆道。

探秘易俗社文化街区:老物件演绎秦腔“前世今生”_fororder_图片9

陕西著名秦腔艺术家颜春苓在西安城墙上练功 供图 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易俗社百年博物馆展品征集工作组

  王彦芳制作了两把板胡,一把给了易俗社,一把自己留存。当时,王彦芳对易俗社“ 移风易俗,启迪民智,辅助教育”的宗旨非常欣赏,他相信易俗社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所以多制作了一把板胡,可以在易俗社成立百年之后再次拿出来,成为历史的一个见证物。

  牟栋说:“这个板胡的材质是黄花梨木,又是古董,价值昂贵。”在牟栋看来,这把板胡除了它与易俗社的百年渊源以外,更让人动容的是其背后,一代工匠的初心和信守诺言的品质。

  “百年间,王亲民先生一家受过穷,挨过饿,甚至至今他们一家都住在一个很小的房间里。而王亲民先生都不曾把这边黄花梨木的琴变卖掉,而是遵从父亲遗愿,在易俗社成立百年后送进了我们的博物馆,为秦腔文化的传播贡献力量。”牟栋说。

  老物件讲述往昔繁荣   

探秘易俗社文化街区:老物件演绎秦腔“前世今生”_fororder_图片10

来自眉县的孙先生捐赠的唱片机   摄影   潘睿

  一摞唱片和一个唱片机吸引了国际在线陕西频道的注意。牟栋介绍:“这个唱片机是眉县一个老戏迷孙先生给我们的,旁边的唱片是长安区的杨先生捐赠给我们的。这里面有的唱片是当时很著名的秦腔表演艺术家灌制的,是早期秦腔音乐唱腔的珍贵历史资料。”

  “这一摞唱片还可以作为秦腔唱片录制变化的一个见证资料。这里有五十年代的黑胶唱片,也有八十年代的大薄膜唱片。他们都是秦腔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见证。”牟栋说。

探秘易俗社文化街区:老物件演绎秦腔“前世今生”_fororder_图片11

中国秦腔博物馆展出的老物件  供图  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

探秘易俗社文化街区:老物件演绎秦腔“前世今生”_fororder_图片12

八十年代大薄膜秦腔唱片 摄影 潘睿

  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里有很多剧本。《杀狗劝妻》《柜中缘》《打銮驾》……一个个具有明显时代烙印的老剧本似乎在诉说着那个时期秦腔的辉煌。

  牟栋说:“这些剧本都是从民国时期到七八十年代公开印刷发表的一些秦腔剧本,很多戏迷会买剧本回家自己学唱,或者阅读。这里有些剧是我们现在都很熟悉的经典,比如《打金枝》《三滴血》等,也有民国时期的活字印刷本,这些都是秦腔剧目中的经典,一代戏迷的记忆。”

探秘易俗社文化街区:老物件演绎秦腔“前世今生”_fororder_图片13

灞桥区戏迷雷先生捐赠的老剧本 摄影  潘睿

  牟栋认为,这些剧本的展出,可以让现在的很多孩子了解当时爷爷奶奶辈儿“追星”的故事,了解那一代人对艺术,对文化的追求和渴望。让孩子们对秦腔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产生对秦腔的兴趣。

  “我做这个展品征集工作已经八个月了,这里的每一个物件都有它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咱们老秦人对秦腔的热爱,而且越做越觉得易俗社文化街区这个项目对于秦腔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大的意义。” 牟栋说。

探秘易俗社文化街区:老物件演绎秦腔“前世今生”_fororder_图片14

中国秦腔博物馆中展示的秦腔经典剧目 供图 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

探秘易俗社文化街区:老物件演绎秦腔“前世今生”_fororder_图片15

民国时期活字印刷秦腔剧本 摄影 潘睿

  如今,随着易俗社文化街区开街,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易俗社百年博物馆对外开放,剧本,剧照,音乐、影像制品,道具乐器类共计四百余组展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牟栋表示:“我们也将持续面向公众社会征集能够反映各个不同时期秦腔文化的物品物件,不断推进秦腔非遗文化的传播工作,让易俗社文化街区成为一个让世界认识秦腔、认识陕西的舞台。”(文 潘睿)

编辑:王菲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