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西安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第61场),据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西安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刘顺智介绍,1月18日0时—24时,西安市全市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全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050例。
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西安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刘顺智介绍相关工作情况 摄影 屈红伟
从2022年1月10日起,西安市新增病例均在隔离管控和闭环管理人员中发现,实现了社区动态清零目标;从2021年12月12日以来,西安全市首次实现单日本土病例零新增,疫情进入收尾阶段。本轮疫情以来,西安市已累计治愈出院1317人,现有733例确诊病例接受隔离治疗。
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全市各区县、开发区适时调整风险地区等级和区域封控措施。截至1月19日,西安市现有高风险地区1个,为雁塔区长延堡街道;中风险地区5个,为雁塔区小寨路街道、高新区丈八街道、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斗门街道、长安区郭杜街道和韦曲街道,全市其他地区均为低风险地区。
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好转,西安逐步降级社会面管控措施,积极推动工业企业、重点项目和民生保障服务业等复工复产。西安各区县、开发区广泛开展“无疫小区”创建活动,明确社区防控区域解除标准,积极稳妥降低管控级别,逐步过渡到常态化防控状态。截至1月18日24时,高陵、周至、蓝田等3个区县、开发区恢复常态化防控;从1月20日0时起,未央、经开、浐灞、国际港务区等4个区县、开发区恢复常态化防控;新城、莲湖、灞桥、阎良、临潼、鄠邑、曲江、航天基地等8个区县、开发区继续执行过渡期管控措施。
随着春节临近,人员流动性和聚集性增加,西安市将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确保集中隔离点安全有序运转,从严从紧落实隔离人员、重点人员、解除隔离人员、康复出院人员、来返人员、离市人员、复工复产人员等7类人员闭环管理流程、标准、措施,严防交叉感染和疫情外溢,紧盯重点场所,全面细致加强环境消杀,做到采样、消杀、检测、评估无缝衔接,确保专业消杀到位;持续抓好机场航空口岸、中欧班列铁路口岸的疫情防控制度落实,重点关注来自奥密克戎毒株流行的高风险国家人员和货物,进一步强化源头管控,完善工作流程和管控措施,严格做到空间分区、人员分类、互不交叉,确保全流程风险闭环可控,对于外省中高风险地区来返人员,市区两级上下协同,公安、大数据、卫生健康等部门互相协作,全面排查管控风险地区来返人员,尤其是有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报告地区的来返人员,采取提前对接、点对点转运、专门设置隔离点和集中隔离的措施,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建立周密的外防输入体系。
西安市将提前做好预案制定、人员培训、物资储备、应急演练等各项工作,确保应急指挥体系和工作体系始终处于激活状态,一旦发现风险点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第一时间阻断风险,继续强化人员安全有序流动,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严格限制出市,继续严控庙会、大型文艺演出、展销促销等人群聚集活动,落实重点场所和公共场所的主体责任,坚持“扫码、测温、戴口罩、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进一步发挥好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药店等“哨点”作用,提高“早发现”能力,坚持人、物、环境同防,严格落实重点人员重点场所的核酸检测措施,加强对城中村等重点区域的风险摸排,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发现,第一时间管控住风险隐患,为了方便群众核酸检测,西安市设置了231个核酸检测点,需要做核酸检测的群众可就近选择,提前拨打电话联系。
此外,西安市将持续推动防控重心向基层倾斜,更加务实地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充实社区、村等一线防控力量,加强重点返乡人员网格化管理,督促引导返乡人员做好健康监测,严防人员聚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群众增强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把防控责任细化到最小单元,把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人,切实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把基层工作做到位,不断巩固西安市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坚固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