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网讯(记者马莹)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这个备受大家关注的项目有了新进展!4月29日,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东航站楼项目的现场,泵车高架、机声轰鸣、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万余名建设者奋战在施工一线,航站楼主体全面冲出正负零,部分区段一层结构已施工,北三指廊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开启了工程建设的崭新篇章。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东航站楼项目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门户机场。项目既是陕西省重点工程、民航局支持建设的全国民航“标杆示范工程”,更是承担着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服务“三个经济”发展的重大使命。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西安机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支撑“国际运输走廊”“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打造“中国最佳中转机场”,推进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进程,对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项目具有“高、大、多、新”的特点,面对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管理总包协调量大、平面组织复杂、建设工期紧、不停航管理等难点,为保障项目高效推进,被誉为“机场建设专业户”的中建八局,充分发挥承建全国八十余座大型机场航站楼的机场总承包管理优势,邀请国内外资审专家高品质策划,汇聚资源、凝聚合力,智慧建造、高效建造,攻坚克难、众志成城,安全高效、保质保量,让难点变亮点,把“痛点”变“经典”,匠心“筑”力建造“四型”国际机场。
“安全生产处处都需要费心费力,不能留下一个死角。”这是项目安全总监兼防疫专员周浩龙的心声。为抢抓开春黄金建设期,项目在节后积极组织施工人员轮班换岗,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设置疫情防控办公室,编制疫情防控方案和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为到岗工友免费提供集中的核酸检测,采用实名制管理,不断筑牢复工复产安全防线,确保人员健康上班,项目安全平稳高产满产。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日趋向好,春节后复工达产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地下混凝土结构的全面施工,产业工人的火速增加,项目团队与时间赛跑,昼夜奋战、埋头苦干。在“一条主线、二个重点、三个关键、四个特色、五个阶段”核心的施工组织下,项目12天完成办公楼建设,10天完成4.51公里施工道路,3天完成15000平米高标准硬化、石子摊铺、整体成型的钢筋加工棚,73天完成3199根灌注桩,1天外运土方量峰值高达5万方,58天完成54万平模板支设、4万吨钢筋绑扎、23万方混凝土浇筑,航站楼全面冲出正负零……新信息指挥中心驻勤楼提前31天封顶,北三指廊主体结构提前4天封顶,东航站楼部分区域已率先进行一层主体施工。
“项目的高效建造与火速推进离不开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与黑科技的支持。”熬红了眼的项目副总工程师马振和依旧斗志昂扬说,“在项目建设中,积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经过复盘国内多个机场建设经验,建模计算超长隔震结构的变形规律,组织行业专家研讨论证,最终利用结构结后浇带设置了‘三横一纵’内部道路,解决了超长结构施工变形的难题,也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创造性研发一种‘预纠偏’‘可纠偏’新型隔震支座,直接原位释放隔震支座过大施工变形,从而为构造设计减负并实现了全程低碳降碳。”
项目秉承科技引领,匠心智造的理念,以智慧工地、BIM技术为手段,精准发力,为项目生产建设保驾护航。项目积极推广应用智慧工地,可巡检抓拍现场照片、自动识别未戴安全帽人员、监测塔吊运行状态及基坑实时数据、展示安全之星等安全活动开展情况,实现“一个平台,多维监测”,助力科学施工、安全生产。同时,项目组建BIM团队,充分整合各方设计资源,服务现场一线生产,利用BIM模型进行前期设计图纸的验证与问题跟踪,并自主研发了中建八局西北公司数字建造服务平台,配合C8BIM平台,形成基于云端的多方协同设计+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并创新采用激光点云验收管理模式,引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实体工程进行实测实量与误差分析,及时进行纠偏,确保现场施工质量及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