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报道:初夏时节,秦东大地生机勃勃。设施大棚里的蔬菜鲜翠欲滴、采收正忙;樱桃、脆瓜等特色农产品成熟上市;花卉种植园内花团锦簇、香气扑鼻;大荔冬枣、白水苹果的枝桠上一颗颗果实挂满枝头,长势喜人,秦东大地处处萌发着丰收的希望。
冬枣“唱响”全国品牌
枣农忙着定果 摄影 吴明玲
近日,在渭南市大荔县井庄村的冬枣大棚内,枣农们正忙着定果。一颗颗冬枣挂满枝头,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自2019年起,我村累计投资929.4万元,建成占地500余亩产业园,做大做优特色产业,盘活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采用‘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园+农户’模式发展运营,打造全智能化日光温室冬枣生产基地。同时,我们建立起‘带贫益贫’长效机制,实现了家家有收入,人人能就业的新气象。”大荔县范家镇井庄村村支书李六五说。
据了解,2019年至2021年,范家镇围绕“大荔冬枣第一熟”优势特色产业,建成14个占地404亩的设施冬枣产业园,建设了25公里以冬枣为主的高效设施大棚产业环线,全镇高效设施冬枣规模达到3.5万亩,年产值达10.08亿元,仅冬枣一项使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唱响”了范家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品牌。
小苹果成为致富大产业
果农为苹果树修枝剪叶 摄影 吴明玲
在白水县新农田苹果基地,万亩果园一望无际,智慧配肥中心、病虫害检测系统、水肥一体化等智慧管理系一应俱全。合作社内还为果农配备了技术培训社,随时随地服务农民苹果栽培。
“我们一定要让中国的果农种上自己的苹果,让国人吃上带有国字号的好苹果,这是乡村振兴、农民持续增收最强大的支柱力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首席专家赵政阳说道。
近年来,白水县将苹果产业列为首位产业,围绕苹果全产业链建设目标,举全县之力推进苹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已形成集苹果专业化研发、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加工、网络化物流、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等为一体的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从吃苹果到喝果酒尝果醋,再到体验农事乡村游,白水县苹果不仅让农民在一条链上有多方面收益,更让白水苹果闻名中外。
如今,白水县苹果核心区内,由白水苹果试验站首席专家赵政阳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瑞阳、瑞雪、瑞香红系列苹果品种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0万亩。2021年,白水县农业产值61.6亿元,其中园林水果产值51.28亿元,占比83%;农民人均果业收入8300元,占到总收入的79.3%。白水县全县苹果栽植面积55万亩,年产量近6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110亿元以上。
颗颗红樱桃成为致富新希望
村民展示成熟的樱桃 摄影 吴明玲
“我们村的樱桃产业不仅使我有了固定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们家的生活条件。如今的生活充实、有盼头。”在渭南市合阳县金峪镇沟北村樱桃温室大棚内,村民雷崇肖正将采摘好的樱桃装箱打包。
颗颗红樱桃,成为致富新希望。合阳县金峪镇沟北村的设施樱桃今年刚开始挂果,以目前60元每斤的单价计算,一棵樱桃树丰产期可以结果60斤,而一个大棚72棵树,预计年产值可超过25万元。“沟北村的樱桃购销两旺,完全不愁卖。”金峪镇沟北村党支部书记李存才开心地说道。
据了解,沟北村现有果园2300亩,温室大棚、冷棚400余亩。按照基础设施拉动、合作社推动等思路,该村近年发展樱桃700亩、花椒核桃700亩,建成现代设施农业大棚13座。2021年底,该村集体收益226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73万元。
作为华夏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渭南农业资源丰富多样,特色产业优势突出,是现代农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优势区。近年来,渭南市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持续深化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振兴,打造了“白水苹果”“蒲城酥梨”“大荔冬枣”等一批农业品牌。2021年,渭南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15.58亿元,同比增长6.5%。
如今,渭南市着力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宜居宜业,走出了一条富有渭南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文 吴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