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高质量 笃行谱写新篇章——咸阳市阔步迈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纪实
来源:陕西日报  |  2022-05-25 14:06:01

(转载)踔厉奋发高质量 笃行谱写新篇章——咸阳市阔步迈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纪实_fororder_图片8

(转载)踔厉奋发高质量 笃行谱写新篇章——咸阳市阔步迈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纪实_fororder_图片9

(转载)踔厉奋发高质量 笃行谱写新篇章——咸阳市阔步迈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纪实_fororder_图片10 

  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春华秋实,强劲的发展脉搏刷新着进取的征程。

  跟随着咸阳市第八次党代会的步伐,回望过去五年,咸阳走过了信念坚定、锐意进取、厚积薄发的不凡历程……

  砥砺奋进奠定坚实基础。全市上下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政治引领坚强有力,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改革开放更具活力,群众福祉持续增加,民主法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步履铿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气风发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五年是一个节点,记录着咸阳蓬勃发展的新征程;

  五年是一座丰碑,镌刻着咸阳踔厉奋发的新高度;

  五年是一份答卷,书写着咸阳发荣滋长的新内涵。

  成就的取得,是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奋楫笃行,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的结果,是全市9260余个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22.7万余名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广大人民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结果。

  咸阳这座城市历久弥新,思想解放、观念变革、管理升维、技术迭代、人文发展、生态优化,多维融合共同讲述着“丝路名都”新的发展故事……

  坚定信念 把握党建引领这个“着力点”

  理想信念是根,根正则树直叶茂。

  进入关中平原北部的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一排排关中风情的明清式建筑,一声声往来游客的南腔北调,带人走进了一幅幅画卷之中。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袁家村,从改革开放前点灯没油、耕地没牛的“烂杆村”到艰苦奋斗、兴办企业的著名“富裕村”。再从企业面临转型、发展遇到瓶颈的“空心村”到发展乡村旅游、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明星村”。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袁家村,历经多次转型,最终实现华美蝶变。其实,关键就在于党建引领。

  咸阳市始终坚持以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为总抓手,分类指导、统筹推进,一套套固本强基的“组合拳”频频打出,各领域党建全面进步,全面提升。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实施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活动,全面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愈加突显。

  多年来,咸阳市“小微权力”清单等制度不断健全,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得到有效整顿,实现晋位升级。“年龄降、学历升、结构优”成为“两委”干部的新特点。

  与此同时,咸阳市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和单位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建立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党群服务工作站,打造产业链、服务链、兴趣链党建联盟。建成高标准城市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扩建社区活动阵地,建成“心心秦家”“彬彬有礼”等服务站,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加强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灯下黑”“两张皮”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全面加强党对中小学校、医院的领导,完成领导体制调整、党建要求进章程等重点任务。开展国企党建专题调研、规范党委研究决定、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高质量发展。

  追赶超越 突出项目建设这个“总抓手”

  近日,随着最后一斗混凝土浇筑完成,咸阳高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23#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咸阳市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又一新进展,该项目按照统筹规划、聚集发展的思路,将高新区辖区内呈点状分布的电子显示类、装备制造类等中小微企业聚集起来,规模化发展。

  看咸阳,重点项目建设呈现出一派如火如荼、热火朝天的景象。

  银西高铁通车,旬邑至陕甘界高速建成通车,高新区高科一路跨渭河大桥、旬凤高速如期建设,咸阳市路网结构不断织密,为经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了彩虹光电CEC8.6代液晶面板、冠捷显示科技(咸阳)电视组装生产线、虹宁玻璃基板项目、法士特咸阳产业基地、隆基5GW单晶体组建、正大、养殖、金沙河面业等上百个重大产业项目;咸阳湖治理、咸阳湖二期改造、咸阳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新农村建设、市特教中心、老旧小区改造、渭河南南岸河堤路加固改造工程等众多项目的建设,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使广大群众劳有所得、学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十三五”以来,咸阳市累计安排市级重点项目1553个,总投资15246.7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480.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4704.5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5%,共建成竣工项目519个,“月开工、季观摩”成为常态。市级重点项目在数量、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上呈逐年提升态势,电子显示、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食品、医药、纺织、建材等七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

  这一串串喜人数字的背后,映射的是全市人民上下一心、不懈奋斗的辛勤成就,是咸阳市举全市之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坚定追求。1800多个日日夜夜,全市坚持创新驱动和投资拉动齐转发力,把高质量项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支撑,着力构建符合市域发展实际的“544”现代产业体系,用现代工业体系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此外,不断加快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下降4%,能化工业占比持续下降,全市非能工业占比较2016年提高3.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17.67%,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13.6%,已经形成了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格局。

  乘着秦创原建设的强劲东风,咸阳市成立了全省首家地市级科技工委。制定出台了“十四五”科技规划,围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关中城市群科技创新转化高地,实施科技创新七大工程。出台了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政策包,为建设秦创原咸阳核心区提供了全面的政策遵循。各市区县三年行动计划也纷纷出台,形成了全域推进、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

  随之而来的是,咸阳科技创新氛围空前浓厚,而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依靠科技人才创新活力。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咸阳市牢牢把握这一要点,与高校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深入合作,打造落地西北大学科技园、省孵化器协会联合加速器、陕西国企创新中心等6家高质量孵化器,聘请35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市“科技顾问”。目前,已落地西安交大、西工大、剑桥大学、帝国理工等高层次人才项目17个,总投资1.7亿元。以此探索的咸阳市“产业创新联盟+高校+专家团队”人才共享模式荣获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最佳案例奖。

  与此同时,咸阳乡村振兴故事也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熠熠生辉。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之后的过渡期,咸阳市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质提速提效。五年来,咸阳市因地制宜,为南部、中部、北部县区设置特色产业板块,做优做大做强,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如今的咸阳农村,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农家,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一张张笑脸在幸福生活里绽放。

  夯实基础 牵住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咸阳市持续完善企业登记“一网通办”系统,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全覆盖,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便利纳税服务,推行增值税、消费税和附加税费“主辅税种”合并申报、财产和行为税“十税合一”申报,持续更新“最多跑一次”业务清单,14类150项业务实现“最多跑一次”;推出简易注销“无须办”、资料不齐“容缺办”、注销流程“提速办”、线下线上“便利办”等措施,让税务注销办理更简单;优化不动产交易涉税事项办理,推动全市12个不动产交易大厅实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

  百花盛放引蝶舞,凤栖枝头迎春来。咸阳市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敏华、法士特、雷丁、正泰、长风动力、隆基光伏、伊利等大企业大项目纷纷落户,为经济加速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疫情使得很多企业生产经营陷入了两难境地。咸阳市为了打破这一僵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市场关切,以创建“十最”营商环境为抓手,推进包容普惠创新,加快“互联网+”医疗服务和“5G+智慧医疗”建设,探索推出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等改革,推行“五员”模式优化税务服务,拓展“非接触式”办税渠道,推广“智能微厅”进税务分局、进商业聚集区、进工业园区,加快补齐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短板,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为各类企业投资兴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久久为功 强化生态优化这个“关键点”

  横亘东西的九嵕、“流金淌银”的渭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泽被滋润着这片山之南、水之北,充满希望、创造奇迹的发展热土。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成为满足咸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

  去年,在旬邑县境内不同地点,分别有游客和村民发现并拍摄到了金钱豹的身影;咸阳湖景区有不少摄影爱好者和群众拍摄到白鹭、沙鸥、翠鸟等大量水鸟在湖畔湿地徘徊觅食的景象……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建设完成万亩水面、万亩绿地、万亩花田,咸阳优质的生态环境,让金钱豹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长,也吸引了白鹭、朱鹮等不同种类的野生禽鸟繁衍生息,美丽咸阳又多了一些生机与灵动。

  多年来,咸阳市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域社会治理的突出位置,加强谋划、健全机制,压实责任、强化保障,努力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成为全市上下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此外,为扎实推动碳达峰碳中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咸阳加快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印发《咸阳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认真落实“四水四定”,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力抓好节能降碳提效、绿色低碳循环、绿色生活创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谋划建设渭河流域、渭北旱塬绿色生态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如今的咸阳,空气更清新、河水更清澈、环境更优美,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生态环境改善带给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多。

  务实笃行 注重民生改善这个“落脚点”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五年来,咸阳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久久为功,持久发力,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群众就业稳定有保障、收入稳步提升、体育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交通便利城市宜居……

  不让“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群众看不起病的顽疾。五年间,咸阳市持续推进全民健康工程,加快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构建完成;全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规范特药管理,2021年4月,将原有92种特药报销品种扩大至126种。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市中心医院分别建成新医技大楼,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教育问题永远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咸阳市持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消除城乡差异。“十三五”期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337所,新增学位11.6万个,秦都、渭城新增6所中小学,基本消除“大班额”。2021年又计划投资2.23亿元,完成130所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改造项目,目前98所已完工,此外,英才学校、高新存志学校、彩虹第二中学、新渭城中学等一大批新校区的建成投用,不断为咸阳教育扩容增量,让更多孩子享受平等优质的教育。

  稳就业就是稳民心。咸阳市综合运用减税降费、援企稳岗、创业贷款、电价补贴、项目扶持、技能培训、兜底安置等举措,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确保就业更全面更稳定。“十三五”期间,咸阳市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就业总量达225万人。

  广场上的文艺演出、社区文化服务中心里的书法公益课堂、乡村文化站上的锣鼓秧歌队;029艺术区、乡村记忆博物馆、主题雕塑馆、市民文化中心等一大批重点文化设施建成投用……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扩大了文化惠民的覆盖面。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咸阳市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增进民生福祉,让咸阳的宜居品质不断换新升级。

  倍道兼行 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

  历史画卷在砥砺前行中展开,时代华章在接续奋斗中书写。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等重大战略在咸阳叠加赋能,区位、产业、资源、文化、生态“五大优势”交汇之地,厚积薄发、弯道超车的强劲势能已然集聚。

  市第八次党代会定调未来五年,描绘了详细的发展蓝图,部署了清晰的实践路径,为高质量发展立下了支点,撬动咸阳迈开昂扬步伐。未来五年,咸阳将全方位、立体化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加速动力潜能释放和产业优势再造,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是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咸阳实践,是奋力实现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咸阳市将更加注重解放思想,更加注重战略导向,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更加注重团结实干,促进经济质量大提升、城市能级大提升、发展活力大提升、生态颜值大提升、民生福祉大提升、治理效能大提升。到2035年,咸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实力更加雄厚,城乡区域更为融合,咸阳文化更显魅力,群众生活更有品质。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拥有高度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咸阳!

  在咸阳市未来发展蓝图中,城市发展总体战略,以及细分领域的作战战术,都有了非常清晰明确的思路和打法,概括起来,就是“八个聚力”:聚力秦创原咸阳核心区建设,培育高质量发展动能;聚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聚力构筑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聚力城乡深度融合,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潜能;聚力文化繁荣自信,展示高质量发展新形象;聚力乡村全面振兴,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聚力生态环境立体改善,彰显高质量发展新颜值;聚力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这也正是咸阳蓄势起飞、勇攀高峰的实干路径。

  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过去五年,咸阳栉风沐雨、步履铿锵;新的征程,咸阳快马加鞭、只争朝夕,在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凝心聚力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陕西日报 胡林珂 袁婧枝)

编辑:吴宇婷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