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看病难、看病贵”有效缓解 走出一条具有汉中特色的综合医改新路子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2-07-22 14:40:22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记者 柳洪华):7月22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汉中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邱仕伟出席,介绍陕西省综合医改进展情况。邱仕伟表示,汉中是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市。近年来,汉中市深入推广“三明经验”,大力实施“三医”联动,“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有效缓解,走出了一条具有汉中特色的综合医改新路子。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微信截图_20220722140052

发布会现场 摄影 柳洪华

  坚持全域联动,医疗服务体系持续优化

  汉中市把推动优质资源扩容下沉作为重要目标,不断优化全域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镇村或社区解决。

  汉中市创新开展医养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所有县医院达到二级水平,全部建成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成省级重点专科10个、市级重点专科125个;5家县医院、12家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8家县医院跻身国家“千县工程”综合能力提升名单;集体产权标准化村卫生室占比86%、居全省前列,年底将达到100%。

  汉中市推动市中心医院托管留坝县医院、3201医院托管佛坪县医院,两所县医院空白学科全面恢复,能力水平渐次提升。2021年,留坝、佛坪县住院患者上转率同比下降29%和74%。汉中市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宁强、西乡、镇巴被国家确定为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

  坚持改革驱动,公立医院发展难题有效破解

  汉中市把公立医院改革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薪酬制度、人事制度、引才制度改革,有效激发医护人员动力活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汉中市以薪酬制度改革破解“留不住”难题,在全省率先出台《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将公立医院职工绩效水平确定在同级事业单位3倍以内;全市公立医院人均绩效工资总额达到同级事业单位的1.85倍,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为38.7%,较2017年提高2个百分点。

  汉中市以人事制度改革破解“升不上”难题,印发《关于深化县级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有效解决因编制数量少、岗位设置无法满足医务人员职称晋升的难题。19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总药师制度试点,医药人才参与医院管理的积极性充分调动。

  汉中市以引才制度改革破解“招不来”难题,出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探索“县招镇用、镇招村用”等人才引进机制;全市急需紧缺人才招聘仅限医学类相关专业,并将招聘权限下放至市直招聘单位和县区。近五年,全市累计引进博士5人,硕士407人,为县区及以下招聘医学类人才891人。

  坚持守正创新,医保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汉中市把管好用好医保基金、守护好百姓“救命钱”作为底线任务,严格落实中省政策,稳步推进试点探索,医疗保险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愈加突出。

  汉中市全面落实医保政策,通过降低住院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扩大门诊报销病种等措施,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待遇水平,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70.08%。每年因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让利患者逾3亿元。

  汉中市探索创新支付方式,在全市积极开展总额预算按病种分值付费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框架下DIP(按病种分值付费)付费改革,全省DIP支付方式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及时调整服务价格,认真落实《陕西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21版)》标准,出台《县级及以下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将于8月1日正式施行;不断优化经办服务,积极推进“不见面办、网上办、最多跑一次”以及“互联网+医保”服务,建立完善覆盖到村的医保经办服务体系,群众实现家门口医保报销。

  坚持预防为先,全民健康水平较快提升

  汉中市把防未病治欲病放在优先位置,大力开展健康汉中行动,推动工作重心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汉中市深入实施“重点疾病筛查干预、慢病个性化精准管理、健康教育一对一服务”,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健康管理逐步拓展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持续加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急救能力建设,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2.1个/千人,出生缺陷“双筛”工程、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实现目标全覆盖;孕产妇死亡率4.4/10万,婴儿死亡率2.1/‰,均低于全国、全省水平;出台《健康汉中2030规划纲要》,积极推进8类健康细胞建设和健康汉中18项行动,稳步推进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建设国家试点,居民健康素养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

编辑:陈锵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