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和航天学院共同组织了“逐梦星辰,一起向太空”中外学生社会实践队,实践队于7月17日至20日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县进行实践考察。考察过程中,学生们了解了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背后的故事,学习中国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与当地中学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遇见世界 遇见航天
7月18日,实践队成员前往融水县思源实验中学和融水县民族中学,为中小学生讲解各国国家文化。从越南的传统服饰,到俄罗斯的地理风貌,再到非洲的国家文化,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自己国家的故事,教室里掌声不断。
留学生为中小学生讲解本国文化
交流活动结束后,实践队成员和当地中小学生共同制作了固体小火箭。火箭制作完毕后,实践队成员和当地中小学生一起来到操场放飞火箭。“很高兴可以有机会在这里分享我们的国家文化,在和当地的中小学生一起制作火箭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都很热情,让我感受到融水的民族文化和好客之情,是一次很棒的体验。”实践队成员魏甘雨(俄罗斯留学生)分享道。
实践队成员与融水县民族中学学生共同制作火箭
在一支支小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降落后,中小学生们按捺不住好奇心和热情,纷纷上前与留学生们进行交流与合影。“我们非常欢迎西北工业大学的学生们来到中学为孩子们进行交流分享,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可以多了解到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化、接触到有关航天的科普知识。“融水苗族自治县委员会常委、副县长管兴华说。
遇见江竹 遇见茶乡
7月19日上午,实践队员们来到融水县安太乡江竹村,在江竹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张青林的带领下前往广西融水林泉茶叶专业合作社调研学习。江竹村于2018年底整村脱贫摘帽并获融水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而茶叶种植作为“四种两养“之一,发挥着积极贡献。
实践队员来到茶园调研
随后一行人来到茶叶生产车间,在合作社负责人的介绍下,实践队员们对茶叶制作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茶叶生产条件、气候、种类等有了更多的学习,从鲜叶、萎调、茶青、回潮再到揉捻、解决、造型、烘干、精制和包装贮存,队员们细致地了解了绿茶的加工工艺。“以前仅仅是泡茶品茶,从没了解过在成品包装前的加工工艺是怎样的,没想到在成品前会有如此精细繁杂的工艺流程,每一步都很有讲究,我也在讲解中感受到了茶叶产业为当地脱贫攻坚起到的重要作用。”实践队队员罗思页说。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们来到江竹村党支部会议室,开展了以“遇见江竹,遇见世界“为主题的交流活动。实践队员和当地孩子们共同观看了江竹村脱贫攻坚工作纪实视频,进一步了解当地脱贫工作成果。观看结束后,六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向当地孩子们分享介绍自己国家的特色文化,为江竹的孩子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大门。
留学生队员为江竹村孩子讲解本国文化
分享结束后,西北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兼国际合作处副处长李自伟和航天学院党委副书记韩冬为当地学生捐赠必备学习用具,并勉励学生刻苦学习、力求上进。
遇见苗寨 遇见非遗
7月19日下午,实践队员们来到融水县小桑村,领略梯田风光,走进特色民宅,参观非遗文物。“这次出行,我对苗族的传统文化有了很多的了解,也亲身看到了苗族生活的山水风景,看到当地人生活条件都很不错,我能感受到中国在乡村振兴工作上的巨大努力,这是我以前都不知道的。”来自非洲的留学生查尔斯分享道。
7月20日上午,实践队成员来到梦呜苗寨,老师和学生们纷纷穿上苗族传统服饰,参观游览了苗寨的代表建筑和民族装饰。“苗族的传统服饰真的很精致、很好看,我了解到苗族服饰象征着苗族人的自然美,表达了苗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传统服饰是很有意义的。”来自越南的留学生陈渊说道。
实践队员身着苗族传统服饰合影
广西之行,让中外学生对中国扶贫开发工作以及西北工业大学对融水县的帮扶工作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了解到学校是如何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等优势为融水脱贫注入“尖兵力量”,也感受到当地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此次活动为留学生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