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一附院专家提示:高温天气下户外活动需警惕热射病
来源:西安新闻网  |  2022-08-15 17:16:23

  原标题:女孩高温天户外跑步住进ICU 面对热射病我们该怎么做?

  西安新闻网讯 虽已立秋,但西安持续高温,热射病患者也时有出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接连收治了数名热射病患者,其中有一名13岁的小姑娘小雪(化名)。

  小雪是学校的篮球运动员,据孩子爸妈说:“小雪平时身体很健康,学习体育互不耽误。一周前西安室外气温达到40多度,小雪和队友像往常一样在室外训练。”跑圈3000米开始没多久,小雪就感觉全身皮肤热的发烫,还头晕想吐,不停的出汗,但孩子一直坚持训练。1小时后队友发现小雪突然晕倒了。众人七手八脚将小雪抬到阴凉处,想着是中暑了,就买了冰棒等敷在孩子头上,紧接着拨打120。

西安交大一附院专家提示:高温天气下户外活动需警惕热射病

西安交大一附院专家提示:高温天气下户外活动需警惕热射病

西安交大一附院专家提示:高温天气下户外活动需警惕热射病

西安交大一附院专家提示:高温天气下户外活动需警惕热射病

西安交大一附院专家提示:高温天气下户外活动需警惕热射病

  被急救车送到当地医院后,经检查小雪的体温为39.8℃,血压降低到96/48mmHg,孩子在做CT检查的时侯还出现身体抽搐。除此之外,抽血检查还提示小雪出现了严重的酸碱平衡紊乱、肝肾及心脏功能受损、横纹肌溶解、凝血纤溶平衡失衡、肺部感染及气胸,考虑诊断为热射病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医院给予降温、补液纠正休克、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持稳定机体内环境等对症治疗后,小雪出现烦躁不安、意识不清,各脏器功能较前没有明显好转,病情危重。小雪父母心急如焚,将孩子转入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

  刚进科,小雪气管插管里涌出很多痰液、意识不清,抽血化验提示各脏器功能仍较差。在重症医学科刘昱主任医师及张蕾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入院后立即给予打开静脉通路,有创动脉压监测生命体征,同时为了防止横纹肌溶解产物破坏肾脏,给予开始床旁血液净化治疗。因为小雪血小板低,因此血液净化过程中的抗凝药物需要尤其谨慎。治疗后,孩子血小板逐渐上来了,各个脏器功能也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慢慢的,小雪醒了。入院后第4天,小雪开心的和医生说:“姐姐,管子终于都拿掉了,太舒服了。”

  目前,经积极治疗,孩子病情已经好转,再过一两日便可出院回家了。

  据刘昱主任讲,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急性热致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

  ●热射病为什么会怎么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

  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对于发热原因不明、曾处于封闭环境中的年老体弱或有慢性病的患者,若出现意识障碍等症状(除外脑卒中的可能)时,医务人员应首先考虑到经典型热射病。当患者有高温(高湿)环境作业或高强度体力运动经历,并出现高热、意识障碍等症状时,医务人员应首先考虑到劳力型热射病。

  近年来,热射病的“双通道机制”被多数学者逐渐认同。第一通道即热暴露使核心温度升高造成的直接对各器官系统的损害;第二通道则是热暴露引起的热应激、内毒素血症,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免疫功能紊乱,这种病理过程被定义为热射病“类脓毒症反应”,造成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可高达60%以上。目前认为热射病就是源于热暴露导致的直接细胞损害和全身炎症反应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导致脏器损害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过程。

  多数热射病患者以意识状态改变伴高热为首发症状,病人核心温度(肛温,常常比腋温高0.8-1.0℃)超过40℃,伴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如昏迷、抽搐、谵妄、行为异常等)。

  在此,医生提醒,应提高群众对经典型热射病的认知水平。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其中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的发生、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以达到热习服,从而减少热射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超 张黎娜 受访医院供图)

编辑:陈锵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